日志

徐志摩的葬礼

徐志摩的葬礼

 

 

读歷史,看人生,缘聚缘散!

网上歷史文章向大家推荐:

 

原创  歷史风云录 2025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yGz5xhsr/


1931年,徐志摩意外身亡后,在他的葬礼上,身为妻子的陆小曼曾大吵大鬧,坚持要给徐志摩换寿衣、换棺材,这是为什麽?


1931年11月19日清晨,徐志摩,这位风华绝代的新月派诗人,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往北京,计划参加他一生挚友林徽因的演讲。然而,这次飞行成为他的绝唱。

 

飞机因大雾撞上山峰,机毁人亡。噩耗传来,他的亲人、友人,还有两位深爱过他的女人都陷入悲痛。而随后发生的葬礼风波,更是将这一事件的復杂情感与文化沖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在葬礼上坚持为丈夫更换西式寿衣和棺材,她的做法引发了轩然大波。与她形成对比的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她主张按照传统方式安葬徐志摩,甚至为了维护葬礼的体面而与陆小曼发生争执。


当消息传到上海时,陆小曼难以承受打击。这个曾经被称为「民国最美才女」的女子,看到丈夫的死讯时失声痛哭。虽然悲痛欲绝,她却选择拒绝认领遗体。为什麽?或许是她还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或许是她对自己婚姻中的种种遗憾感到无所适从。但不管原因是什麽,她的这一行为让徐志摩的后事成了无主之地。


无奈之下,消息传到了张幼仪那裏。这个已经与徐志摩离婚多年的前妻,沒有任何犹豫地站了出来。她先让弟弟张禹九和儿子徐积锴赶往济南认领遗体,又请人将徐志摩的遗体缝合整理。由于空难的惨烈,遗体损伤严重,但张幼仪尽力让徐志摩能以最体面的方式归乡。


张幼仪的举动並非毫无缘由。尽管她与徐志摩早已沒有婚姻关系,但她始终对徐家的长辈尽职尽责。她的前公公徐申如对她十分信任,甚至在离婚后仍将她视为幹女儿。张幼仪将徐申如接到上海居住,悉心照料其生活,直至老人的去世。这样的担当与责任感,让她在徐志摩去世后依然扮演「家人」的角色。


徐志摩的遗体被运回上海后,张幼仪按照传统礼仪为他准备了葬礼。遗体穿上蓝色绸布长袍寿衣,安放在中式棺材中。然而,就在葬礼上,陆小曼出现了。她一看到丈夫的模样,便失控地哭喊:「这不是我的志摩!」她坚持认为,徐志摩热爱西方文化,应该穿西装下葬,棺材也应该是西式的长方形,而不是传统的中式款式。她试图亲手为徐志摩换寿衣,但这一行为被张幼仪断然制止。


这一刻,葬礼的安静被打破,围观者哗然。陆小曼的行为,在许多人眼中,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是不合时宜的情绪宣泄。然而,对陆小曼来说,这或许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她希望通过改变葬礼形式,表达对丈夫的爱与怀念。

 

史美颐

空想、幻想多于理想。老差骨说,天下事,钱银、女人而已,这里只谈男女事!

 

上载日期:20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