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以伊冲突”由6月13日突然爆发到21日美国参战,再至25日骤然叫停,所谓的十二天战争甫一结束,以色列、伊朗和美国这三方皆声称取得战争胜利,都达成所有既定目标。
真实状况到底如何?伊朗未来何去何从?有说美以联手,伊朗政权将更迭。还有说美以伊三方共演大戏,各从其志,美国总统特朗普沖着诺贝尔和平奖,以炸止停,暗允以色列“中东老大”,明示伊朗“可能放松对石油制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为延续政治生命,巩固权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假意弃核,暂逃制裁换博弈窗口等。
冲突三方各取所得
特朗普在6月25日荷兰北约峰会后表示,美伊将于下周会谈讨论潜在核协定,随即又警告“以伊冲突”或会再次爆发。
此前他率先宣佈美国地堡炸弹“摧毁”伊朗核计画,大幅强调美国胜利。但据美媒报导,美国情报机构初步评估认为伊朗浓缩铀库存並未消除,其大部分深埋地下深处的核工厂未遭不可逆转伤害,一些离心机仍完好无损,伊朗核能力只需几个月就可恢復。这与特朗普公开说法相悖,他通过社交媒体,怒怼纽约时报和美国有缐电视新闻网联手刊登诋毁文章,威胁将诉至法院。
伊朗当晚在首都革命广场举行“胜利庆典”,数万民众欢呼胜利,高喊“美国以色列去死”,声援伊朗武装部队。
内塔尼亚胡在停火后声明,以色列消除了伊朗正推进研制的核武器威胁和2万枚弹道导弹威胁,“取得了歷史性胜利”。
从表面看,三方都有理由宣称胜利。
以色列通过重创伊朗军事、核能力等,为内塔尼亚胡缓解国内尖锐矛盾及政治压力,尤其是哈马斯2023年10月的袭击,使其能力信誉备受质疑。
美国通过军事介入和外交幹旋,既空袭打击了伊朗核计画,又避免美军人员伤亡,还巩固其在中东战略主导地位。特朗普的停火协定,更被美化为“中东和平的里程碑”,为他赢得“和平缔造者”形象。
伊朗儘管损失惨重,却因不屈意志及强烈反击,激发民族自尊心,能化危为机,政权反而稳定。虽未改变战局总体态势,但哈梅内伊仍牢牢掌控统治权,各党派也表示听从指挥,团结共御外辱。
究其背后,特朗普对伊朗先揍一顿再示好,其本质一是“大棒加胡萝蔔”,极限施压与诱谈相结合;二也是一种策略与分化,极可能引起伊朗内部争论及矛盾;三是以色列不过美国“小弟”,特朗普只要允其做中东老大,可说打就打,叫停便停。伊朗只有完全放弃核武器,特朗普可能才会开恩,考虑对石油放松制裁。否则,以色列随时开打,美欧恣意参与。
“软对抗”需规管,伊朗政权更迭取决于民意
经此一役,伊朗的战略威慑能力需要重新估计。近年伊朗靠代理人战争,看似“风生水起”,实则“外强中干”,防御体系在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叠加现代化军事体系面前不堪一击。其最大问题是民心不一,被以色列渗透得“千疮百孔”,到处内鬼,摩萨德在伊朗想杀就杀,为所欲为。内塔尼亚胡本次目标先是摧毁伊朗核设施,后又升级为推动伊朗政权更迭。无论能否实现,只要裹挟美国下水,他的位置就稳当。不过伊朗政府纵然统治疲弱,军事挨打,不代表当下政权就会更迭。
首先,民心沒有完全归顺,内鬼太多,亲美亲以。伊朗人口构成为60%波斯人、15%亚塞拜然人、10%库尔德人、2%阿拉伯人和1%俾路支人。1979年宗教领袖亚塞拜然人霍姆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波斯巴列维王朝覆灭,伊朗也从中东最时尚开放西化之都变为穿戴黑头巾等极度保守国家。但波斯人仍多以古波斯文明为荣,他们对现状和伊斯兰政权普遍不满,甚至高度抵触,怀念以往巴拉维王朝西式开放生活,推崇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
在46年亚塞拜然什叶派伊斯兰政权统治下,却有波斯亲美分子长期浸透伊朗政府,不断佈局制造“软对抗”政策,致使伊朗政权不断左右摇摆,对华忽冷忽热,对美依依不捨,都是伊朗政权当中的前朝怀恋者在捣鬼。然而目前,伊朗民众对美以的狂轰乱炸,尚无大规模抗议政府无能行为,以及相关群众组织运动。
其次,伊朗军权统一,哈梅内伊手握85%军权,特別是伊朗革命军,沒有内战。且其他政治反对派多年来屡遭控制,无自成体系,海外组织也四分五裂,尚未建立所谓流亡民主政府的具体计画、反对派有效联盟和架构。
其三,美国与以色列意欲搅动伊朗政权更迭,实是多年来不能有效推动伊朗“颜色革命”的最后一击。自伊斯兰革命派上臺,神权内政紧抓学挍、宗教和道德教育,大多教年轻伊朗人儘管渴望经济发展和进步及生活富裕,但在保守主义多年封闭薰陶下,西风引诱对伊朗年轻一代影响甚微。伊朗民众不一定愿意回至从前,接受王朝立宪名义下之君主专制统治。只老一辈前朝余孽,不断跟随流亡美国的巴拉维末代王储礼隆. 巴拉维,不仅出谋献策,还里应外合。而供奉什叶派霍姆尼 圣权的伊朗政府相当于两端作战,对外要对抗以色列和美国,对内力抗内乱分裂分子和其意识形态,甚至还要防备沙特、卡达等逊尼派伊斯兰国家背后插刀。
说到底,未来伊朗是继续维持神权统治,还是政教分离,决定权在于伊朗民众。伊朗一日不消除内部“软对抗”,不彻底“自我革命”,充分凝聚民心及调动国民力量,最终只会被他人“革命”。
伊朗政权内眷恋前王朝势力的软作对,好比年前香港动乱时的恋殖暴力,时到今天,这心态还存在吗?昨天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纪念日,相信美以伊十二天战争内幕可予香港一个提醒,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
原文刊登在今日头条网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1938070631924259/
上载日期:2025.7.2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有得拣活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