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早茶

早茶

「一盅两件」、喝早茶是广东人、香港人的日常习惯,也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歎一壶普洱茶,吃一碟点心已可以令人感到十分惬意。我自小已爱中国菜式和点心,牛油多士、煎双蛋、火腿通粉的西式早餐只能排列在次选。

 

幼儿至青少年时期,我家住在葵涌石荫邨,在那处,我度过了20年。

我爸爸是个银行的出纳主任,妈妈则在家附近梨木道的制衣厂工作。那时候,我要从石荫邨步行到葵盛邨的东华三院陈兆民中学上课。每天先要走下斜坡,再而走上山坡,歷时半小时,但我也不当作一回事,因为同学们大都如是,走路回校上课。

 

 

我记得当年的每个清早,妈妈和我都会在屋邨第四座开设的小酒楼──宝石酒家喝早茶,每次都会点选凤爪排骨饭或糯米鸡等「饱肚」食物吃。

 

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的香港人大都很俭朴,不会吃虾、蟹等贵价的食材。反而,有不少劳动阶级会选择喝四両米酒,以增加体力去继续全天的幹活。

 

早茶,是我和妈妈共处的美好时光。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多分钟,总是匆匆忙忙的;之后她要赶上班,我要走路上学,大家就此「分道扬镳」。

 

少年时代是我最感快乐的岁月,现在的我很留恋70、80年代的香港,那时是电视、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沒有先进的科技,但坐电车,乘天星小轮「过海」,別有一番情趣,慢活也有慢活的好处。

 

岁月悠悠,昔日少年的我早已为人父,现在的大儿子已20岁了;而妈妈也变了嫲嫲,她已逾80岁了,感恩她现在身体也算健康,精神也很不错。广东人常言道「行得!走得!」可以自由行动是很值得感恩。

可惜,母亲在3年前在日间照顾中心不慎跌倒,幸好沒有大碍,但双腿慢慢丧失了灵活的活动能力,要依靠轮椅代步。庆幸现在还有尽责、有爱心的Lyn(外佣)悉心照顾她。

 

 

偶尔有机会和母亲喝早茶是愉快的,大清早人流较少,环境较清静,看着她,只有感激和怀缅她壮年时的风采。

 

作者: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