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我参加了由旅发局主办的「大城小区──深度探索西九龙」的免费体验
负责人Alice和她的团队精心设计这个行程,用心地认真介绍每一个地方,使我和十多个同行的教育界朋友,包括几位小学校长和负责全方位的老师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那半天的收穫之丰,觉得难以置信!
行程原先是由下午2:00至5:30,但最终由于内容太丰富,要至6:15才在东南楼艺术酒店解散!各参加者均喜出望外,带着旅发局赠送的特色布包、口罩、纪念品和联络不同人士的名片和资料,好让日后为学生筹办类似的本地文化深度行做准备。
游人如鲫的西九文化区
「西九」是一个新概念,地区主要包括油麻地、佐敦和新填海的西九文化区一带。这个文化区的发展可谓一波多折,自回归以来,设计一改再改。
最初的设计是一个比赛的冠军,我最记得有个长长的天幕,游人不怕日晒雨淋,但因造价或种种原因,曾几番波折,甚至推倒重来。
最后,这座香港最新地标只由几座大型的博物馆及大草地公园所组成,格局终于尘埃落定!但建筑群还要迟些日子才可相继完成和开放予市民使用;预计明年7月,临海的香港故宫博物院才会正式开幕,将成为盛事中的盛事。
其实,最先落成的是在2019年便落成的戏曲中心,它是最邻近佐敦的一处,也是位于柯士甸站之上,高铁总站的对面。
文化深度游的第一站是西九文化区,由文化区公共事务总经理吴璟儁亲身接待和带队参观;吴先生是无缐新闻部的前主播,为大家所熟悉,他的声音令人倍有亲切感,他为我们讲解了西九发展的现况。
自从M+博物馆在11月下旬正式开幕,便游人如鲫,最初每天都有过万游客参观,周六周日更是水洩不通。现时实行网上预约,每天有7000、8000个名额,较为理想。M+的建筑设计简约,下面是个大的四方盒子,上面是垂直的设计,是20多层的办公大楼,楼下的几层就是大型的展览区,设计像调景岭站旁的知专设计学院!
坦白说,我个人不太懂得欣赏它呢,只觉得平平无奇,连我也懂得设计呢!讲解了半小时,吴璟儁带我们到外面走了一圈,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西九草地公园看看维港两岸已是赏心乐事,更何况圣诞将置,来看看香港久违了的巨型圣诞树呢!相信12月前往「打卡」的游人一定很多!
廖孖记腐乳店
我们行程的第二站是官涌街市附近的廖孖记腐乳店,「廖孖」是指创办人姓廖,他们是一对兄弟,因两人的长相酷似,如同孖仔,街坊都误传他们是孖生兄弟。这和法国的双妹唛和日本的孖人牌可「双提並论」了。
家族的承传已超过一世纪,确确实实是「老字号,靠得住」,货真价实,深受街坊支持,生意兴隆,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行销外地。
家族一代传一代,现时已是第四代了。年轻的Jay是「揸fit人」,他是位「90后」,虽然在英国的大学毕业,主修音乐,喜爱画日本漫画,多才多艺,但也愿意继承父业。
廖孖记是自置物业,地下是铺头,楼上是住处,非常方便。廖孖记的酱类也多,形形色色,团友都疯狂入货。难得有本地的百年老店,我也大力支持,买了一瓶腐乳,盛惠45元。
油麻地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再下一站是油麻地。上海街的红砖屋、庙街榕树头的天后庙建筑群和碧街的东南楼。每处地点都为我带来惊喜。对我们来説,油麻地並不陌生,但每每忽略有趣的景点。
我在香港生活了50多年,经常出入旺角、油麻地和佐敦道,因为未有地铁之前,人们主要靠巴士和小巴出入,车辆通常都行上海街,弥敦道多是禁区,不准上落客。搭「公交」出九龙,由太子至佐敦道码头,这是我辈的集体回忆!
问问你,「油麻地」的地名从何而来?原来该区邻近码头,从前很多渔船,船定期需要维修,要桐油和麻绳,那裏一带便聚集了很多这些店子,路人满目看到的是油和麻绳,油麻地因而得名!
今次西九深度游非常成功,学校也可以参考路缐,自行带学生前往不同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及地标参观,Alice介绍我们可浏览旅发局的Discover HK网页,那裏还可以找到他们设计深度游中环和深水埗!
大城小区,香港文化之地,特色市集、食肆、老字号处处。不少旧区尚未完全重建如九龙城、土瓜湾也值得一去。最后,感谢教联会的协助,让学界有机会可和旅发局对接!
作者: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discove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