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雨水(癸卯正月二十九日)

雨水(癸卯正月二十九日)

兔年第二个节气是「雨水」。

 

立气之天,多为阳历二月十八日的前后。地球在此时到达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月令七十二候习解》中有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故而,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指天气回暖,降雨量开始增加;二指降水形式,由降雪过渡至降雨。所以,雨水不仅代表降雨的开始,也表明了雨量开始增多。

「雨水洒双兔」图源:大道

 

古代时,中国把雨水分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一候时水獭开始捕鱼,五天过后大雁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开始发芽。「雨水甘蔗节节长」、「雨水节接柑橘」,万物生命萌动,蕴含羞无比的潜能。大地就从雨水中再次呈现一派欣欣向荣、草木萌生之景。

 

雨水季节,冷空气活动仍频繁,天气变化不定,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有关雨水的天气谚语中,亦可知雨雪的来临能预测未来的天气,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沈沈到谷雨」;以雨水的冷暖来预测气候,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亦有以风来预测气候,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而华南地区则在十度以上。随着雨水的到来,冬天的冷气浸骨渐渐消失,迎接着的就是春风拂面、潇潇细雨的日子。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榖仓」,雨水是农民的恩物。雨水的到来,正好符合农夫们春耕播种的需求,因为农夫们所重视的,正是利用雨水来灌溉稻苗及播种。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农作物对水份的需求亦特別高。华南地区因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故而更是「春雨贵如油」。「雨水连绵是丰年,农夫不用力耕田」,若雨水这一天下雨,就代表今年会有好收成。 

 

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风和日丽的天气可以一下子风云变色,来个连番暴雨,甚至落冰雹,天气反常的日子三不五时出现,令人应接不暇。雨水前后的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以萌动和返青生长的农作物,甚至社会情绪和人心,影响危害很大,故而需要做好农作物的防冻和人心护卫的工作。另外,所谓「春南夏北,无水磨墨」,若春天吹南风,夏天吹北风,都是无雨的象征,对日后农作物生长均非常不利。 

 

图源:网络

 

雨水前后的传统节日,以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最着名节日,亦是整个春节活动里压轴的高潮。这是祭祀祖先,悬挂花灯「打灯谜」,万炮齐响以驱邪逐瘟,一家团聚饭后齐看电视「春晚」节目的大好日子。 

 

雨水天,气温变化幅度异常大,因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故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时有发生。节气雨水的来临,此地正当疫情肆虐初缓,但仍然人心惶惶,茫然无着,有待天降神兵甘露打救,都期盼着雨水前来降临润物浴人,一洗颓废之风气。

 

还记起六十年代初,美国反战民歌兴旺时,诗人歌手「鲍勃迪伦」的一首标志性歌曲,也是他近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奏唱的代表作品:「一场暴雨即将狠狠的洒下」(自译:“A hard rain’s a – gonna fall”),充斥着末日般的预言意象和景象,是社会颓气的冲涤,人性无情的灌顶,和人心绝望的洗礼。今日多次重听,静心回味,尤觉顺耳合时!

 

bauteg90vq

图源:网络

 

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水篇中写:天水为一,地水为二。天水也称「无根水」,即雨、雪、霜、露、雹;而地水即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古人认为无根水是凭空而下的,叫天水,沒有接触到地面,沒有受到万物的污染,故而「无根水」亦蕴含有巨大的天地灵气。因此道教认为「无根水」是上等之水。有神圣而神秘的净化洗涤功能,为药引养生的最佳媒介。

据《资治通鉴》,汉武帝每天将清晨的露水和玉的碎片混在一起喝或者炼成丹药,以求长生不老。从汉武帝开始,歷朝歷代皇帝在建自己的家和花园时,都会建一座「仙人承露台」来承接无根水(雨水和露水),来煎药泡茶用。《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曾写到过朱紫国国王生病,孙悟空请来龙王求取一些无根水的故事,做为药引使用。《封神演义》中也多次提到某某解药或仙丹要用无根水服下。《红楼梦》第七回里说薛宝钗服瘌头和尚开的「海上方」,也就是用『雨、雪、霜、露』当作煎药无根之水。

 

bauteptdx7

图源:网络

 

无根水,无根而有源。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像无根水一样,看似无端生非,无故结果,其实却是醖酿已久。人生的起伏跌宕,碰碰磕磕,迷茫无明,其实皆有因果。眼前的喜怒哀乐都是以往的造化,未来的得失祸褔都起缘于当前足下。任何事情都出乎于真本质,和有其背后的原因,凡事固源护流,苦甘敢尝,祸福勇当,安于当下,才能利益长远,功在千秋!

 

让雨水洗涤这城市,净化众生的心灵,还社会精爽,还时代清明。

 

bautex4y7y

「雨水逢兔」图源:大道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