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惊蛰,是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九九尽的日子。
古人有云:「九九尽,春已归。」
从去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称作一九,待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会如约而至。
「惊蛰」图源:大道
每年的阳历三月五日或六日,当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三四五度的时候,就是属于「惊蛰」的节气,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农历2月建卯,律吕为「夹钟」,卦象内为干卦,外是震卦为雷,雷天大壮是2月,大陆风筝可以飞起来了。
去年底立冬以后,青蛙虫蛇口里含一团泥巴,钻伏到地下,不食不动的冬眠,是为「蛰伏」。待到冬天过后,今年2月来临雷天大壮时,春雷第一声,蛰伏的蛇虫吐出口中泥巴出洞伸展活动,称为「惊蛰」。「蛰」是冬眠之意,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在此时也要开始卵化,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走出矣。」但真正使冬眠动物甦醒出来的,並非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春回大地,万物上升的阳气,天气骤暖迫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走而出的原因。
中国古代把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万物过渡了肃杀的严冬,迎接春意盎然的新景象。「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内地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回升至零度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是三至六度,江南八度以上,西南及华南地区更可高达十至十五度,大地已经是一派融融春光。
惊蛰之日可闻春雷初响,但内地春雷始鸣的时间可因地域以不同,如云南南部一月底前后可闻雷,北京却要到四月下旬才闻初雷。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作庄稼,定要「惊蛰」第一声雷后,才开始抽芽,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这时候农夫们忙着插秧,唐诗亦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閑,耕种从此起。」所以,惊蛰这日子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图源:网络
惊蛰多打雷,农夫们常依据惊蛰这一天是否打雷来预测收成的好坏。「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在惊蛰日听到雷声,代表这一年将会风调雨顺,收成很好;如果沒有雷声,就表示可能会是个饥馑之年。如果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则可能会出现雨水连绵的异常天气,而且容易发生灾害,所以有「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之民间谚语。
惊蛰过后万物復甦,但亦是各种病毒及细菌活跃之时,也是流行性疾病风行多发的季节。春季养生,牢记三忌三宜三秘诀。
图源:网络
【三忌】:
1、大汗。《内经》有云:「阳加于阴谓之汗。」
2、大怒。《素问》有云:「怒伤肝。」
3、大补。《黄帝内经》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
【三宜】:
1、宜养肝护肝。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
2、宜润肺清热。中医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3、宜除湿消肿。《黄帝内经》有言:「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三秘诀】:
1、吃春芽。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2、勤春捂。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捂好手腕,守全身血脉;捂好腰眼,保肾脏安康;捂好小腿,一年少疼痛;捂好肚脐,护胎息以延寿。
3、去春游。《九九消寒图》中写道:「珍重待东风。」九九尽,东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图源:网络
惊蛰有「祭白虎」的仪式。惊蛰是万物醒来的日子,冬眠的动物在春雷中惊醒,农民为恐防泥土中的蛇虫鼠蚁会钻出来破坏农作物,于是便想出祭祀白虎,以白虎之兇勐去镇压害虫;后来社会转型,人们不再务农,但人们仍然祭祀白虎,目的是透过白虎来镇压小人,远离是非,去污气,脱恶运。这亦是「打小人」的由来。
祭白虎时,拜神婆会以黄色的纸老虎代表白虎,並在白虎口角画上一对獠牙,拜祭时以猪油抹在白虎嘴上,使其不能张口伤人,意谓在祭白虎之后,小人不再张口说人是非。打小人在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那天打小人则特別多。
图源:网络
在香港,打小人的集中地是铜锣湾与湾仔之间的鹅颈桥。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
准备好所需的物品之后,先燃点香烛对神供奉,然后在小人身上写上小人的姓名或时辰八字及地址,再用各重象征物去痛打小人;接着就把纸老虎压住纸小人,连同小人衣纸及金银衣纸、香烛等一同焚烧,打小人亦告完成。
图源:网络
香江这城市,经歷了多番的寒冬恶境,从2003年的非典肺炎,2012年的国教风波,2014年的佔中风暴,2019年的黑暴动乱,以至今天的新冠疫情,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的「惊蛰」,中共二十大及两会相继召开了,春天响雷动干坤,是大地回春之际,万物起动之始,正在上升的正义刚阳之地气,迎来了另一片崭新的景象。雷声敲醒沉睡昏迷的心灵,唿唤着睡梦中朦胧的人们,「这是该醒过来的时候了!」
香港人,醒过来了吗?
是不是还躲在梦中不愿醒?
或是仍然的继续在装睡?
「惊蛰」图源:大道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