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立夏 (癸卯年巳月十七)

立夏 (癸卯年巳月十七)

每年阳历的5月5日或6日,地球到达太阳黄经四十五度为「立夏」节气。中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即「大」的意思,又有说:「斗指东南,维为立球,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別春天,夏日天次开始,而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  图源:大道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为:「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而立夏也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和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南岭至福州及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的气候,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地面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天气干燥和土壤旱干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适时灌水是关键措施。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导致作物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影响农作物如小麦及棉花等。

 

图源:网络

 

而这也是大江南北早稻播秧的火红季节,正所谓:「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这时候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就是这意思。而立夏时节,落物繁茂。有谓:「立夏之日,天地始交,不物並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者夏」之说。

 

还有农民以立夏日的阴晴来预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及「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四月上、中旬,「见电」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作生产关係密切。

 

图源:网络

 

「立夏」也是改变「吃」的习惯的日子,是吃夏「食」的时候了。除了宫廷里启冰赐大臣外,在民间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水乡一带则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而北方人们则把将熟的小麦、大麦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麦之鲜。乡间更有「五色饭」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拌合梗米煮成,后来更演变成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羮,叫做「立夏饭」。还有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饙送。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惯,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福州一带则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煳(又名锅边煳),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贝类和其他配料煮成的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捨一起品味,是联络感情,更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图源:网络

 

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这天,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並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配,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更要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明代民间更有「尝新」风俗,清代又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祟,围灰墻脚以避蛇之俗。

 

立夏之后,应顺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变化,以顺应天地的清明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图源:网络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心与夏气相通,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的意思。到了夏天,当气温升高后,心阳渐热之气,令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起伏,心火过旺所致好发脾气。所以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特別注重对心脏,心情,心思,心性的养护。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閑自乐,切忌怨恨暴喜伤心。

 

图源:网络

 

香港这两年来不断的折腾,因内患之疫而恼,为外挠之乱而烦。以至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整个社会都疲乏透支,精神恍惚无奈。堕落谷低多时,霎那间不知所措!前面条条康荘大道,那知是虚火还是实惠?

 

立夏阳光高照,光明温暖里暗涌着陷阱杀机,隐藏着捲土反噬的悔咎危害!这时节,该是固本培原,筑基自强,谋定而后动的「让」与「养」!「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就是养静,安心!

 

立夏养心,保持心境舒畅泰然,「让」一切过去,心里坦荡平安,则渡险如夷,万事大吉。

 

图源:网络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