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港岛四环知多少

港岛四环知多少

19世纪中叶,香港正式开埠,开展了货品的进出口、货仓物流、商业卖买。香港岛初期曾被划分为四环,即上环、中环、下环(现在的湾仔)和西环。

先前写了一篇〈何紫的湾仔情怀〉,意尤未尽,现写一篇有关香港岛的文章。我也爱写些有趣的旧事,也抒发一下对旧香江的情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于船坚炮利的英国,被迫签下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自此中国的门正式被打开。这场屈辱的战争,由鸦片引起,故称为鸦片战争。

 

不由世人不服,英国人的眼光实在独到,他们慧眼识珠。在150多年前,香港岛不过是中国南隅一个面积甚小的「青蛙」,而且山多平地少,很难发展。优点只是沿海的水深,可以方便大型船只进出此地。

 

港岛开埠初期 被划分为四环

19世纪中叶,香港正式开埠,开展了货品的进出口、货仓物流、商业卖买。香港岛初期曾被划分为四环,即上环、中环、下环(现在的湾仔)和西环。

 

上环是中国人聚居之地,最为人所熟悉的商业是参茸和海味的卖买。「海味街」只是个统称,其实范围包括文咸东街、文咸西街、永乐街和高陞街,那一带地方售卖鲍参翅肚的店铺林立,也有不少卖瑶柱咸鱼的干货店,所以沿途都会嗅到阵阵的咸鱼味。

 

有些人爱逛海味街的人,目的並不是为购物,而是逗猫。为了防鼠,差不多每间舖都养了三几只大猫捉鼠防鼠,结果,猫咪便成了生招牌,一登龙门成为「猫店长」。

 

说到猫,香港的猫奴众多,因为养狗通常只养一只,而养猫咪通常三几只的家庭视作等闲。不说不知,原来上环也有一条「猫街」,那就是上环的摩罗街!但为什么人称它作猫街呢?

摩罗街是卖买古董的集中地,玉器、铜器、旧手錶、黑胶唱片、旧杂志,放满一地,堆满一铺,让僱客去淘宝。但有些不良店舖会售卖一些俗称「老鼠货」的贼赃!而专程前来购物的人也心中有数,就像准备捕鼠的猫,四出寻找猎物,他们的心头好呢!

 

上环的德辅道又叫「电车路」。电车是旧时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现在已成为香港岛的标志。德辅是香港的第10任港督,他决定把第4任港督宝灵的填海工程由上环及西环延长至中环。

 

经典电影《胭脂扣》

1904年,原称「宝灵海旁西」改名为德辅道西,並设电车轨道,成为主要的商业区。说起电车,港岛共有7条路缐,其中屈地街一条的终站是昔日的石塘咀。石塘咀是个很特別的地方,大家看梅艷芳和张国荣演的电影《胭脂扣》,就可以了解昔日的「塘西风月」。

 

1987年,关锦鹏导演把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拍成电影,该电影获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奬8项大奬,成为香港的经典,而且梅艷芳主唱的主题曲《胭脂扣》亦成为她的代表作之一。

 

《胭脂扣》的故事发生于1934年,当年一间南北行的太子爷陈振邦(或称十二少,张国荣饰)迷恋了妓女如花,可是双方家长大力反对,两人决定一起吞鸦片殉情,结果十二少获救,如花下了黄泉,一死一生的悲剧。

 

当年的石塘咀乃烟花之地,妓院林立。石塘咀之兴实和一场大火有关,1904年上环水坑口街发生了一场超级大火,把整个地方的屋烧毁了,于是政府下令把原址百多间妓院全部迁往石塘咀那边,于是石塘咀一夜便成为官方认可的红灯区。后来黄、赌、毒都大盛,成为罪恶的温床、社会的隐患,不少人反对娼妓,认为破坏家庭幸福!最终政府在1935年立法全面禁娼,「塘西风月」才正式告一段落!

 

最后,石塘咀名称的来由也值得一提。话说明末清初,已有不少客家人移居香港岛,一部分人在西面的山采花岗石,石山不单被凿平,还下陷如一个干了的鱼塘,故名石塘咀。

可惜篇幅有限,下篇才有机会再谈香港岛的中环和湾仔!

 

作者: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港島四環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