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东坡功业〉(註1)
捲帘七绝之一
江海余生寄小舟, (註2)
乌台豁达眨黄州。(註3)
惠州三百荔枝颂,(註4)
春梦儋州念子由。(註5)
捲帘七绝之二
乌台豁达眨黄州,
寒食东坡四度秋。(註6)
赤壁风流浪淘尽,(註7)
孤鸿缺月恨人幽。(註8)
捲帘七绝之三
惠州三百荔枝颂,
知我朝云从此休。(註9)
妻妾茫茫东逝水,(註10)
六如湖畔几回眸。(註11)
捲帘七绝之四
春梦儋州念子由,
六无生活始开头。(註12)
儒风初学翰文笔,(註13)
棺备回乡不復求。(註14)
註1:出自苏东坡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註2、註3:乌台诗案于除夕结案,苏轼远眨黄州,大年初一起解。经月劳顿与长子苏迈终抵黄州,寓居定惠院;五个月后,家眷近二十人的到来团聚,乃迁居临皋亭。临皋亭古名回车院,它是朝廷官员巡视黄州的驿馆。按照宋代朝廷的规定,受贬谪的官员是沒有资格在这种官舍中居住的。但苏轼广交天下友,此刻全赖好朋友武昌太守朱寿昌(字叔康)的从中周旋並得力于黄州新太守徐君猷的照顾,才能得以寄居临皋,靠积蓄渡日。
一年过去,苏轼正担心日后生计,他另一位认识了20年的好友黄州通判马正卿再施援手,向太守申请到一块数十亩的土地,这荆棘遍布的瓦砾荒地原属废弃军营。由于这块土地位在东边坡地上,苏轼乃自号「东坡居士」。他与家人拔荆除瓦抛砾,努力开垦农田,掘井灌溉为荒地注入新生命。得力村民相授耕种知识,一年后秋收有成,生计有了着落,一家二十余口自给自足。翌年更在农庄筑建雪堂安顿家少,並在此接待一众来访的好友,而东坡则奔走于雪堂与临皋亭之间。
一日与众人访友喝酒谈天,上下古今谈过不亦乐乎。苏东坡遗存祖父苏序的好酒,可惜乏其海量,每醉及醒又醉。饮至深夜,在友人陪伴下自雪堂返抵临皋亭。他敲门数次,但屋内家童却唿噜大作,正与周公谈心正浓,沒有醒来应门。他干脆放下竹杖,临江仰视苍空星碎,耳畔传来波涛泊岸,一浪逐一浪,绵延声铿勾起东坡诗兴,乃随口而就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復醉,归来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註4:苏东坡眨居惠州时所作〈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註5:苏东坡最后被眨儋州,遇上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问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一场春梦?」此后,苏东坡就称她为「春梦婆」。
苏东坡在渡海至儋州前,在雷州与弟苏辙最后一次见面后分手。三十多年前他在郑州与弟分手时,曾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註6:寒食指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在黄州写成此帖,他谪居黄州经歷四个春秋,至第五年的四月,接朝延令离黄州赴汝州。
註7:苏东坡在黄州写有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开篇豪情放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诵千秋。
註8:苏轼在黄州作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孤鸿、缺月、恨、人、幽」皆词中用字。
註9、註10:朝云在惠州临终时,东坡执着她的手,耳畔呤诵《金刚经》中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东坡在惠州西湖旁,为朝云筑墓,並修了一座亭子来纪念她,取名叫「六如亭」。他亲手在亭子裏写下了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註11:随着朝云在惠州逝世,苏东坡的髮妻王弗,继室王閠之及爱妾朝云,都先后早他而逝。「茫茫」暗借苏轼所写的「江城子」,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句。
註12:苏东坡在儋州曾有一段时期「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六无生活」。
註13:苏东坡在儋州所居的「载酒堂」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在他的两位学生中,一个中举,一个进士及第,结束了儋州不出仕的歷史。
註14:苏东坡估计自己会老死儋州,自备棺材后用,自忖返回故乡拜祭亡父亡母亡妻已成奢想。更怀念雷州一別的弟弟子由,人生彷如春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