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假讯息
相信不少香港市民也曾经收到过要求将钱存入朋友户口以救命的虚假电邮,或是假冒公职人员的电话,要求提供个人资料。骗徒的手法多种多样,而且在新闻报导中也屡见不鲜,这包括了网络钓鱼、爱情诈骗、奖金或彩票诈骗及假投资骗局案件,令人对周遭环境失去安全感。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迅速扩散的虚假资讯的时代,社会经常受到不同行动者蓄意的假讯息宣传活动影响,这些活动旨在制造混乱、加剧分化、扭曲公共政策的原意,並造成对社会重要机构的怀疑或失去信任。有鑑于此,在这个数位化重塑的快速变动资讯年代,加强资讯准确性的认识和对抗假讯息变得迫在眉睫。笔者于 2016 年将国际图联有关如何识別假讯息的资讯图表翻译成繁体中文,以便广泛提升本地业界对于假讯息的警觉性及应对策略。
确保市民能够取得多元、即时和经过事实核查的资讯,是重要的一环。然而,除了确保每个社会重要部门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保障内容生产的准确性、独立性和多样性之外,资讯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行动者都需要肩负责任,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及特殊图书馆的从业员。为此,需要一种多边利益相关者模式,来应对这个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有关假讯息的报告就提供了一个详尽的方案,阐述了资讯准确性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这份报告探讨了采取一种全面方法来应对问题,该方法需要根据各地情境度身订做,强调创造一个可靠资讯环境是各地繁荣昌盛的关键之一。报告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聚焦于三个相辅相成的政策目标,包括提升资讯来源的透明度、问责性和多样性;增强社会对假讯息的抵抗力;以及提升管治措施和机构架构,以维护资讯准确性。
笔者相信,要对抗假讯息,需要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尤其是资讯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行动者,必须竭尽所能辅助各地执行任务,共同打击制作虚假及误导讯息的不法分子。只有生活在事实明确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定,理性且恰当地应对每一个新挑战,在争分夺秒的资讯世代稳步向前。
在过去几年中,香港政府与警务处积极强化对抗诈骗的多种策略与措施。这些包括了持续在各区举办的「反诈骗意识」宣传活动,以及透过不同媒体平台对公众进行的教育推广。
警务处的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CSTCB)定期在其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最新的警示与安全资讯。2017 年,警方成立了反欺诈协调中心(ADCC),目的是统一及强化对抗诈骗罪行的力度。同年,警方亦推出了「反骗直缐 18222」热缐,供市民验证可疑来电或举报诈骗案件。此外,警方开发了一个新的手机应用程式,为市民提供最新的骗案资讯和警报。与此同时,警方与银行合作,提升了大众对即时通讯平台相关诈骗案件的警觉性。有些银行还开发了风险评估工具,协助公众在网上自我评估诈骗风险。
政府推出的「CyberDefender」网上平台,则提供广泛的网络安全资讯和资源。警方还设立了专门的反诈骗网上平台,定期向公众更新最新的诈骗手法和预防策略。警方及其他政府部门也为公共和私营部门提供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以提高识別和防范诈骗的能力。身为香港市民的您,对于香港政府与警方推出的这些反诈骗策略、工具和活动又有多少了解和参与呢?
作者:陈敏仪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FLA)持续专业发展和工作场所学习(CPDWL)部门首位港人主席,任教香港大学图书馆与资讯管理硕士课程逾十年,开创针对无障碍资讯学士学位课程学习单元。教育基金董事及中学法团校董会校董。
上载日期: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