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天在每年新历七月廿三或廿四日,地球正值处于太阳黄经一百二十度之时。《月令七十二候习解》中有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为一年中最热一天。古代中国将大暑分为三候:“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第一候时,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破卵而出,所以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第二候时,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则时常有大的雷雨,致使暑湿减弱,天气亦开始过渡至立秋。
大暑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充沛、雷暴最常见的时候。大暑与夏至不同。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缐的日子,只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但夏至过后,阳光仍然近乎直射,北半球依然昼长夜短,日间地面的热量吸收比夜间散发的还要多,地面受热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了大暑期间,所累积的热量到达极致,是故大暑节最为炎热。“大暑小暑,热死老鼠”,顽强的老鼠也给热死了,大暑之酷热可想而知。
三伏之天,气温异常炎热,特別是到了大暑前后的“中伏”,即2024年阳历7月25日至8月13日的20天里,是一年里最热的时节,所以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但大暑若不炎热,却又会影响农作物收成。所谓“大暑要热透,才有好年冬”、“大暑热不透,收成就不久”,不热的大暑反而会影响冬季收成。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气温过高却又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水稻结实率亦会明显下跌。
大暑送瘟神!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中来!庇佑一方水土安康富足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云“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人们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由于其气势勐烈如兽,闽南语便称之为“狮豹虎”,取其谐音则为西北雨。如果下得适量,西北雨能纾解夏季的炎热,所谓“热在大小暑,好在雷阵雨。”但是降雨太多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由于大暑时节,光、热、水都处于年内之高峰,三者之促进为农作物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但亦需要注意酷暑盛夏,水份蒸发速度会特別快,而旺盛生长的植物对水份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而降雨太多之时,亦需要注意防洪排涝。过热会干旱缺水,多雨又会损毁作物,真是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所以,大暑来临时需要适时收割,才可避免风雨所造成的损失,否则就“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另外,大暑前后最忌闻雷,因湘桂一带有“大暑闻雷有秋旱”的说法。
大暑送瘟神!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中来!庇佑一方水土安康富足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高温酷热,人们易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真是天热人懒,连三餐都懒得煮。据统计,盛夏的车祸、犯罪率明显升高,这都是“情绪中暑”所致。
要防止“情绪中暑”,其一要注意静心养生,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以避免不良刺激;其二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其三要注意饮食调理,以清淡为主,不宜大补。 人们都会在大暑天在社区架起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以食用。据说吃过这些冷面后夏天就不会中暑,能保健康祝长寿。
大暑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沿海台州葭芷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清同治年因此地常出病疫,尤以在大暑天为甚,盛传有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5位掌管瘟疫的神灵所掌控,他们被称为“五瘟使者”,后来被简称为“五圣”。人们以为瘟疫是五位凶神所致,是故在江边建五圣庙,並建特制木船,于大暑天时延请和尚作法事,再由一两名船老大驾驶大船到椒江口,之后船老大改乘舢舨回来,任大暑船趁落潮大水飘向茫茫大海,百姓都希望将所有的瘟疫、忧愁痛苦,灾难与不幸都装入船中,而船只在海上漂浮得越远越好,最好的结局就是一去不復返,意即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大暑送瘟神!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中来!庇佑一方水土安康富足
易学里一年有12个消息卦,每月一卦,以表阴阳两气之因时节气候而此消彼长。农历六月是四阳二阴,天山遁卦(通遁)。就卦气而言,阳气到农历四月幹卦(六爻皆阳)达到鼎盛颠峰,从此开始进入消退的迴圈,阴爻陆续浮现。五月姤卦一阴爻回现,六月遁卦又增长到了两阴爻,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是君子开始退避之时,再下去的农历七月便是三阴三阳的否卦,阳气压不住阴气了。《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遁卦的吉道在于远离小人是非,快速隐退,明哲保身,收敛刚阳锐气,洁身不交恶,才能安稳渡过炎夏的恶月!
这城市,香港人,能“退”到哪里去呢?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来!
送大暑船,把一切破坏元素,黑衣瘟神的晦气厄运送到远远的他方,再给他们一个投奔怒海的护照,永远都不要回来!如此才可获得海洋的庇佑,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一方水土安康富足。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
上载日期:202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