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七月十七日,新一年度的香港书展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原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与着名影星胡慧中的女儿何嘉珍也在此次书展发布了一本诗集。这本名为《相信光》的诗集收集了何嘉珍前几年写的近四十首中英文诗歌。何志平与胡慧中及何志平九十八岁的母亲参加了新书的首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志平与香港书展有着不解之缘,书展的发展壮大与当年他的建议有着极大的关係。在书展现场,何志平接受了亚洲週刊的专访。
香港书展始于印刷交易
何志平说,香港书展开始时是一个纯粹商业的交易所,即香港印刷商会的交易所。
香港书展从八十年代前已经有了,开始的时候跟香港的出版商会有非常密切的关係。香港大会堂建成之后,香港印刷商每年都会在香港大会堂的低座一个展览厅裏,做版权交易,就是出版版权的买卖,所以规模也不是太大。
到了一九九零年代初,香港会展中心成立了,印刷商会就把交易搬到了会展,一直在会展旧翼交易。直到一九九七年新翼成立,印刷交易变成了很大的规模,从开始几十个展商到后来有一百多个、两百多个、三百多个公司参与。
书展添加文化卖点
何志平说:「我为什么会跟上这个项目?因为二零零零年我当上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主席。因为这个书展是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所以我就跟他们贸易发展局的主席一起商量,怎么把书展从一个商业活动提升为一个文化盛会,注入一些文化的元素在裏面,推广香港的艺术。」
「我们知道,艺术有三大块,一个是表演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就是美术这一块,另外还有一块就是文学艺术,这三大块。」何志平说。
何志平认为:当时在香港,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每年都有大型的活动去推广、推动,特別是表演艺术,在香港还有悠久的歷史。香港有一个香港艺术中心成立于一九七七年,艺术中心之下还有一间自资艺术学院成立于千禧年,之前只是关注表演艺术,主要是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然后还有电影在裏面,主要综合地处理有舞台场地的表演艺术。下一步在一九九零年代后期则加入美术,就是视觉艺术,其中包括画画、雕塑、陶瓷、建筑、电影、设计等等。之后又加入了第三个板块——文学,裏面包括小说、传记、诗歌、散文和剧本等。
「在视觉艺术方面,香港有一个香港艺术双年展,推动视觉艺术,但是文学艺术一直都沒有一个大型的国际的活动去推行」,何志平回忆道:「所以我就跟贸易发展局商量在书展裏面,不要单是卖印刷品书刊,这是非常商业的行为,更要卖内容,在这裏面我们要注入一些艺术的元素、文化的卖点。所以,从二零零零年开始,书展裏就有了论坛讲座,还有一些儿童的角落,去推行促进儿童阅读的一些办法。从那个时候开始把香港的书展搞得如火如荼了,一直到今天。」
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
何志平说:「现在我们有儿童书,有工具书,还有一些知识类书籍、国际形势类书籍,不同的类型,以前那个时候都沒有的。在香港书展上,台湾的书、内地的书跟香港的书可以同时看到,这是一个香港的特色,也是一国两制香港成功落地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大家都可以和平共处,不用吵架,都以礼相待,每人都知道我们各自的位置、底缐和红缐,我们的极限在哪裏,都不会超越的。」
对于现在已经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为什么香港书展还有那么多人参与?何志平认为:因为香港书展已经发展到除了卖书本之外,还有卖内容。很多东西都是跟视频、跟电子出版有关係的,所以从卖版权到卖硬件,再到现在卖内容,这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显示出香港一国两制真的是成功了。
何志平认为,香港书展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文学书本的一个聚焦之所——这正是由于华文广泛的包容性,新加坡幹不了这个事,台湾、中国内地也沒有一个地方可以做到,但香港就是得天独厚,能广匯百川。香港书展就是全球华人的中文文学盛典。
推广中文文学是主缐
何志平认为,香港这地方就是要突出中文。所以虽然有很多的声音,在过往的几年都有人称香港书展要推广一些外文书、英文书、日文书之类,「这是另开的旁支,不是我们的主缐,我们应该做主幹的东西,推广中文」,这也是符合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因为全世界有越来越多人要学中文,这都是大前提。
对于书展的内容方面,何志平提出,书展也是体现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所。香港国安法落地,二十三条立法了,所以在香港书展上,意识形态这方面並非是一个要不要讲、怎么讲的问题,而是应由政府监管,还是由出版商、作者自律的问题。
「因为这个底缐我们现在都清楚知道了,红缐现在都划出来了,大家都知道规矩是怎么样的,都会看着办、望着走;有了明确的底缐和范围,大家都不用猜着,不用担心这、挑战那,我们变得更自由了。」
作者: 亚洲周刊 宋阳标
原文刊登在亚洲周刊网站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文化/2024-30/1721792074465/何志平忆香港书展发展史 变身全球华人文学盛典
上载日期:202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