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八月二十二日是处暑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历书记载,处暑时地球位元处太阳黄经一百五十度,「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就是暑天将要结束之意。
中国古代把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一候时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五天后天地间开始万物凋零;再五天后农作物如黍、稷、稻、粱等皆成熟。处暑以后,节气正式步入秋季。
处暑前后,中国平均温度大约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仍处于夏季的天气,但是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亦开始明显地下降。
「处暑热不来」,就是这个道理。虽说暑气渐消,但晴天下午的炎热天气绝不亚于暑夏之季,人们将此现象称为「秋老虎」,更有「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此时华南气温可以达三十至三十五度之高。酷热的天气几乎把老鼠「晒」死,所以更有「处暑,曝死老鼠」之俗语。
近日全国各地气温高升,热浪逼人,老百姓日子不好过,都期待着处暑的到来,带来雨水凉风,之后又是另一个季节的气候。所谓「六月飓,七月风台母」,这个季节是颱风最多的一个季节。但是民间有俗语「一雷破九台」,就是说只要打雷就不会有颱风,有颱风就不会打雷。处暑时期,华南中部的雨量仍可达致一年中的次高点,比大暑及白露时为多;过多的雨水加上强风的吹袭,会让农作物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秋不凉,籽不黄」。一般农作物灌溉以后,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有所下降。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温差显着增大,昼暖夜凉的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贮存,因此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三朝稻有孕」。
处暑后禾田连夜变,很快就有收穫了。处暑后是收割的好时节,「立秋处暑,喜报丰收,精收细打」、「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情景尽入眼帘。绵绵秋雨可能有碍秋收,因此农民抓住每一个晴天,不失时机地做好秋收工作;再者,处暑过后,雨季即将结束,雨量亦会逐渐下降,又必须要抓紧储水,以防秋种其间出现的干旱而延误冬季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时,天气日渐清爽,人体亦会感到很舒适。而处暑过后的养生重点就是要预防秋天的干燥。秋天时相对湿度较低,会使人们的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及喉咙亦甚感干燥难耐,要及时避免发展为秋燥症。
要对抗秋燥,就需要在饮食养生方面着手,特別是要进食多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质食物。可依循「五一二」方法,「五一」是指五个一杯,分別是起床后一杯白开水,早餐一杯豆浆,午餐一碗汤,晚餐一碗粥,及睡前半小时一杯奶;「二」就是上下午各两杯茶。
另外,切忌吃过量花椒、辣椒等辛辣食物及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处暑节气亦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渐收敛,而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更替,此时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而睡眠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
处暑节期间,廿四有城隍旦,三十日有地藏王旦。城隍爷是土地之神,亦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阴间的地方官。城是指城郭,隍是指沒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用以保卫地方的安全,並逐渐被神格化。城隍爷上至掌管人间生死祸福、赏善罚恶,下至祈雨、求晴、招福、穰灾等,皆由城隍爷管理。老百姓对城隍爷爱戴有加,例如当有冤情要申诉时,会在城隍庙前烧王告,让城隍替其申冤;民众又会抬城隍出游镇压鬼魅,又会请城隍爷晚上开堂审鬼,以解除厄运。
《聊斋志异》第一篇故事是“考城隍”,文中有一神仙金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意思是:如果带有目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应该提倡和奖励;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即使做了坏事,也不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很有争议的一句话!
在社会层面,法治精神主要是看无可争辩的结果和事实,违章受罚,犯法要惩!现在国安法香港落地,基本法23条立法了,有法可依的来审判恶行做尽的牛鬼蛇神!法律的要求,只是最低的红缐!在道德层面上,有更高的要求,讲动机心态和价值观!现时香港,由乱到治,但仍是心魔处处,阴招软抗!为的虽不“恶”,亦不“善”!游离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者,遍地俱是。可见由乱至治者或易,由治及兴者甚难矣!
社会层面所修炼的,是自己的行为,让行为符合社会的规则;而道德层面所修炼的,则是自己的心境,让心境符合天地之间的大道。
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取名于《地藏十轮经》中「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民间传说,地藏菩萨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由于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並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曾许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他救度的物件除了是人世间的众生,更是地狱中的罪鬼。
地藏王菩萨,左手捧明珠,右手握锡杖。正是:「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回顾香江这地方,正在关键的路口。但愿有明珠,照清前途大路。但愿有锡杖,拯救那些不认祖宗的冤魂野鬼,为国家看守着大门;亦为众生振开本性的心门!。
处暑,开始为香江带来一丝的清凉。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
上载日期:20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