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品牌及策畧也是新质生产力

品牌及策畧也是新质生产力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间公司甚至一个机构要出人头地真不容易!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全球都出现,令到消费者无所适从,严重地患上选择困难症!因此品牌及策畧就成为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亦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之前说过品牌並非商标那麽简单,而是起源到终点的用户体验,包括售后服务,甚至废品回收。今次就强调策畧,因为微利时代,很难就一开始有大量资金投入,即使有天使投资者,跑道也未必很长。什麽是策畧?有朋友说是吹水,但我说不是,因为策畧就是如何以小打大及以少击多!着名的战胜歷史,大多是叙述将军如何以少量战士,战胜队伍庞大,或者武器精良充沛的敌人。

 

究竟资源紧绌的初创企业如何利用品牌和策畧突围而出呢?一方面以有限的资源在香港冒起头来,另一方面努力不懈地往品牌贴金。现在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就是在社交媒体内宣传产品或服务的特质,销售的成果,最好有用户认同的声音或文字,甚至乎影象,强化品牌的内容。但好像沒有朋友重视用户忠诚度系统。我形容每次促销活动就像烧烟花,卖完就散,沒有分析。其实若能在烧烟花之后能收集到顾客的意见,为什么会来?为什么会买?这些数据就能在之后集体回顾检讨的时候作深入分析之用,下次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们发现香港天使基金或接棒初创投资比较少,可能就在于初创企业缺乏营销成果数据的原因。一般人都觉得首先烧烟花催谷销售,等销量好才收集数据好好分析。这个就好像鸡和鸡蛋的问题。很多时沒有数据分析就不能作精准营销,而且烧烟花的钱也可能不菲,不能作精准营销的话,也不能减省成本。投资者看到初创团队只懂得烧烟花而不懂精准营销,也可能是不投资的原因!

 

另一个不愿意投资的原因可能是看到初创团队不懂规模效应的道理。很多时初创团队说拿到投资额的时候都说会扩充人手,但沒有详细说明如何扩充?在那里扩充?其实很多投资者都明白到香港的成本很贵,尤其是人力资源。我仍然坚持大家应该考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增加人力资源,因为多元化的团队对公司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有些朋友是在台湾或马来西亚扩充团队,作用也是降低成本和增加多元化。但光从交通成本来看就大湾区扩充更加化算!一边是要坐危险性较高的飞机,而另一边是坐较安全的高铁,时间亦较能控制。加上大湾区内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亦越来越宽松,既然大家已经习惯北上消费,亦不妨加速考虑北上创业,因为始终沒有好的策畧来强化后勤服务,对品牌的增值确是举步为艰。

 

当然,新时代要用新策畧。若大家仍只是为减省香港的人手而增加大湾区内地的人手,就可能忽略了香港人的增值能力。始终,若我们针对海外市场而推销的话,获利机会较高,因为利润空间较大和竞争较少。国内经常提到「内卷」,就是因为同类产品太多,大家只斗价钱,不讲价值,因为都知道原厂在那里,只在出厂价上增加微薄的利润就算了。反之香港人若想生存的话,就要学习及重覆获利的窍门。比如作为直接到消费者(B2C)的电商运作而言,我们可以将国内生产的产品再以外国的文化重新包装,兼且贴上自己品牌出卖,利润肯定较高。即使将同样产品以香港品牌卖回国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当产品受到市场接受之后,又可以代理(B2B)形式落地,扩大在市场的影响力。当然可以事半功倍!

 

屈国良

中小企国际联盟监事长,一直鼓励企业创新、成长以及腾飞。提倡:大湾区内同步走,一带一路向前行。

 

上载日期:2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