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考毕高级程度考试后,在1985年再考高等程度考试,当年的成绩颇为卓越,可惜时不与我,因香港中文大学刚推行暂取生计划,结果,我和中大只是擦身而过。
1985至1987年,我入读了柏立基教育学院,正式开展了我的教育生涯。早在两年的师训期间,我已在葵涌的圣玛加利夜中学任教会考班,主要任教经济和歷史两科,不觉至今,我已从教近40年!
虽然,我与教育结缘是偶然的,但我与香港的教育发展是一起成长的。「志在教育」是我早年在《星岛日报》的专栏名称,也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多年来,我都努力地学为人师,孜孜不倦地进修,由教育学士开始,拾级而上。正如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易经》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香港教育大学的源起
最近收到香港教育大学30周年校庆晚宴的请柬,甚是欣慰,毕竟30年来与教大有不少渊缘!
树有根,水有源,先谈谈教大的前期歷史。1992年,香港政府接受教统会《第五号报告书》建议,「把各间教育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升格为一间自主的教育学院」,1994年香港教育学院正式成立,校徽是一本书和有5片叶的树枝,意喻百年树人。当年5间师训学校包括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罗师)、葛量洪师范专科学院(葛师)及柏立基师范专科学院(柏师),主要培训中小学的教员,而工商师范及语文教师学院,则专门培训「三师」以外的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老师,儒家5种至尊的伦常即天、地、国君、双亲、老师(天地君亲师)。天与地乃人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君、亲、师都是人类成功的最关键人物。所谓师范,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国各地都有师范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不过,现在不少大学都不只专注师训教育,而定位为综合大学,加强学科多元化和致力研究,建构新知识,推动社会及世界的进步。
科技年代 更需要老师把关
我较喜欢师范大学的称谓多于教育大学呢!「师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承,有师之爱,有徒之诚,师生互动,有情和义在其中。但「教育」来得很general,求学只是为学位、证书和文凭,不是为了追求学问和做人。我最记得的是钱穆先生《新亚学规》中的「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並进,更贵能融通合一」。「知」不算难,只是知识、概念和理论,「行」才是重要。这就是英文中knowing与being的分別。
钱先生还教我们读国史要带温情和敬意,其实学习任何东西也理应对老师带有尊敬、尊重。虽然,现在的教育已普及化、电子化、全球化、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要data、information、fact-check,或者做project、present、assignments,科技都可以帮到大忙,但也需要人教导我们如何善用科技,善待他人,善用权力,善用时间。科技如火,也如武器,善用或误用,为善或为悪,老师也要好好把关!挑战之大,前所未见!
励精图治 育才弘教
香港教育学院在1994年成立,2016年升格为大学,是香港8所公立大学之一,近年不断发展,确是可喜可贺。第六任校长李子建教授曾在柏立基教育学院、中大教育学院出任要职,他在2010年加入教院,2023年9月接任荣休的张仁良教授出任校长。
据我所知,李校长是位超级勤力的校长,在他励精图治的领导下,教大必能做到「育才弘教,立德树人」的目标。期待出席11月23日假香港会议展覧中心三楼大会堂举行的教大30周年校庆晚宴,三十而立,值得庆祝,砥砺前行,更创辉煌。
作者: 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上载日期:2024.11.2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從師範到教大,淺談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