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是香港经典的电视剧,当年的周润发、吕良伟演活了许文强和丁力,两人都是民国大时代的追梦者,在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寻找发达之途。
叶丽仪以雄浑有力的声缐演绎了顾嘉煇作的曲,黄霑填的词:「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就是长江的出口处,气势磅礴!
上有中原 下有荆楚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更是亚洲最长的河。长河的源头是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连绵千里直至上海出东海。长江由西至东,横贯了6300多公里,有容乃大,全程接纳了700多条支流。长江的流域之广,贯穿了中国11个省区市,而整个流域的面积足足佔中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歷史地理多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其中最经典的分治时代是东汉末的三国时代。当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各个势力后,便要南下以统一中国,而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实力不及曹操,于是成功结成联盟,並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曹操险死,退回北方,于是三国鼎立了数十年的时间。宋代苏轼曾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看着眼前的滚滚千里的长江,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
中国民族的歷史从未间断,文明始发于北方的黄河,夏、商、周三代的文明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开始,南方的长江文化略迟发展。由于地理和气候的不同,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所不同。从文学而言,《诗经》及《楚辞》各有千秋,互相辉映!哲学上,鲁国有孔子,楚国也有老子,儒家和道家平分春色,也互相补足。
诗词中的长江
长江在歷史上曾经有过不同的名字,在战国时期称为「楚江」。其实,战国七雄当中,只有东面的齐国和南面的楚国国土较大而兵力充足,可与西面的秦国对抗。可惜,六国最终也被秦所灭,但楚国还是颇有的实力。至秦朝末期,甚至有「亡秦必楚」的传言,可知楚国的实力非凡。
古代的楚国位于现时的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几乎佔据了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秦末,陈胜、吴广首先揭桿起义,六国遗民纷纷响应,楚贵族项梁及项羽叔侄成为抗秦的主力,最后项羽和刘邦争取秦遗下的大片江山。可惜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因为兵败如山倒,最后「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正如杨慎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的支流乌江,见证了一代战神项羽的悲歌。
长江由西至东,贯通了中国多个地区,是东西交通的要塞。但千里长江,有其平静处,更有其凶险处,当中长江三峡更是无数诗人墨客笔下的题材。我认为唐朝诗仙李白的诗句最令人津津乐道。他写长江的浩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长江不同的流经处,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楚国游,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但我还是最喜欢「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唐朝诗人崔季卿的潇洒和豁达呢!
每次听到《上海滩》都有不少的回忆,除了叶丽仪,还有刘德华,在同名电影中饰演丁力,太型格了。读者有空,不妨在网上看看刘天王的音乐录像(MV)。
作者: 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上载日期:2024.11.29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浪奔浪流說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