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一生可以一次一次从磨难中走出来,成爲更好的自己。最终,被称爲“完人”。就是有以下的原因:
一、修心态
二、自律,是最好的修心
三、不要计较得失
今天我们最后谈(不要计较得失)
三、不要计较得失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意思是,读书和写作本身並不会让人感到疲惫,真正让人感到疲惫的是对得失的计较。
一语道破,人之所以活得累的原因就是——精神内耗。而内耗,就来自于内心对得失的计较。比如,做一件事,我们会希望做得好,而害怕做不好,在事情还沒有去做时,就已经开始计较了,内耗也随之开始了,焦虑也是如此产生的。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一直有计较的心态,就必然会患得患失,杂念丛生,而不能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表面上看似很努力,其实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投入。细细想一想有沒有道理?
王阳明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计较得失,心才不会有所累。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时刻“察觉”自己,做任何事情时,不要盲目求快,不要有争强好胜的心态,如果有了这些杂念,就要及时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这並不是最好的状态,会导致你无法集中精力做事。
只有不断地通过“觉察”自己,修正自己,久而久之,我们的得失心就会慢慢消失,不会再去计较什么,这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做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
有句话“人生其实沒什么好迷茫的,走得随意一点,潇洒一点,反正终点都是定好的,又不用怕迷路。”的确,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而已,何必计较得与失呢?你我都是匆匆过客罢了,在生未膨发面糰前,我们显得那么的渺小,多大的事感觉瞬间都变小了,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人生,唯有不计较,才能拥有好心态,才是你最佳的人生状态。用心若镜,不仅王阳明说过。庄子也曾说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用心若镜,映照万物而不受干扰,自然而然地应对一切,而不受伤害。如此,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活着,而不爲其所累,从容不迫,轻松面对。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过,修行中,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告诉我们,修炼自己的内心,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在事上磨,在心上练,不要求快,欲速则不达。
唯有一点点“觉察”自己,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的内心,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常瑯呓语
我的是文抄公,给朋友圈分享,不要个人简介。
上载日期:20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