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那么大,仅有1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且石油产量佔比很少的叙利亚,缘何成为美俄等国多年争斗及博弈的焦点?未来叙利亚会是新的开始,还是更深的混乱?叙利亚突变与去年扰攘至今的巴以冲突又有何连贯性关係?现时烽火遍天的中东亦是否是两年多前便开始的俄乌冲突所搧起的蝴蝶效应?这次东欧及中东乱局又与美国拜登─特朗普的总统交接期有否关联?
西方谚语有云:「Follow the scent of money」(嗅着银钱的味道去寻找),便可拨开云雾,顺藤摸瓜,找到所有纷争的契端源头!在那块土地上,银钱沖天的就是石油天然气的味道。一切都是天然气惹的祸!
笔者综合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到2023年巴以冲突加剧,再至近日的叙利亚政变后以为,这三场地区事端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与俄罗斯展开对立的一个缩影,所有地缘政治纷争和冲突的背后都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就是天然气和天然气管道之争。缘起于十多年前东欧及中东的乱局背后都是一个主题,能源争霸战!
美俄天然气之战
根据EIA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达到了47.798万亿立方千米,其次是伊朗和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美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排名第五,约为13.167万亿立方千米。然而「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天然气产量一路攀升,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21年的年产量竟约为俄罗斯的1.31倍。
儘管美国天然气产量已超过俄罗斯,但自身发达的工业体系和相对更多的人口,大量天然气被用于国内市场,仅有一小部分可供出口到墨西哥和加拿大,主要原因是这两邻国与美国之间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天然气运输管道。2021年,美国天然气出口量约佔总产量的16%(其中液化天然气LNG佔54%),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LNG出口国;而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出口比例达到了33%。俄罗斯主要出口市场则是欧洲,2021年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约有78.2%流向了欧洲市场。
自身天然气资源匮乏的欧洲地区,非常依赖进口天然气。这对美俄两国来说,欧洲市场绝对是一块肥肉。而美国扩产,对欧洲来说无疑是重大好消息,不必再受俄罗斯的钳制和政治施压。一场关于天然气的能源战争,就此在欧洲大陆悄然展开。
然而欧美距离太远,海底管道输送难度太大,导致美国液化天然气LNG比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价格高出很多,欧洲人实在买不起,2021年欧洲从美国的进口量仅为281亿立方米。于是,欧洲国家与俄罗斯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其中德国不顾美国反对,坚持与俄罗斯共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专案。如果该专案成功投入运营,不仅能够给欧洲各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保障,还将缓和欧洲与俄罗斯的紧张气氛,促进地区和平。但这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然后本就因「断气风波」关係紧张的俄乌,随着「北溪2号」相关公司被制裁,最终导致了俄乌冲突。2022年9月26日,「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先后发生爆炸,致使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及恐慌局面。受益者谁?
还有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以色列一意孤行,血腥抢佔加沙,目的为何?原来地中海一直是海上天然气开发的热点区域,在距离加沙地带海岸约30公里的天然气田,蕴含着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已以40亿美元价格收购天然气田近10%股权,並和其他西方大公司已在开发周边的天然气田並出口天然气至塞浦路斯和希腊,並计划至整个欧洲。以色列佔领加沙,就是把住了这片天然气田以及输送出口。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之战,不仅仅是为了抢夺能源市场取得外匯,更重要的是增强美国对欧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以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维持霸权地位的目的。
叙利亚是中东天然气输出缐路的必经之地
如果说土耳其是连接欧亚两洲的通道,那么叙利亚便是连接土耳其欧洲和中东的要据点!叙利亚地处中东心脏地带,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是通往地中海与波斯湾的要塞。不只是中东商业贸易的必经之地,更是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之独特,犹如三国时期的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具有不言而喻的战略性。美俄在叙利亚的角力,为的也不单是石油资源或民主问题,除了地理位置重要,还有其在中东地区的能源传输缐路的控制作用才是最为关键所在。
也就是谁掌握了叙利亚的战略位置,意味着控制住了中东能源输出路缐的关键!例如卡塔尔,拥有位于波斯湾海底3000米以下的世界最大天然气田的三分之二资源,然而由于依赖邮轮运输使得天然气售卖价格高于俄罗斯,而无法充分利用,西方能源集团因此在2009年提出,修建一条从卡塔尔经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和土耳其到欧洲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沒想到被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拒绝了,舆论普遍认为是普京总统的授意所致。
但与此同时,拥有该天然气田较小份额的伊朗,也计划穿过伊拉克和叙利亚,在地中海下面修建一条价值100亿美元的油气管道通往欧洲。与卡塔尔不同,伊朗沒有美国空军基地,还受美国制裁,该计划迅速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阿萨德总统也于2012年签署了协议,並预算在2016年完工,最终却因「阿拉伯之春」和多场内战而遥遥无期。
据美国陆军少校泰勒(Rob Taylor)在《武装部队杂志》的文中指出,被拒修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卡塔尔转头在2011至2013年间,为反阿萨德政权的反叛组织提供了至少30亿美元的资金,沙特阿拉伯也被指一并资助了该组织。相反成功得以修建管道的伊朗,为阿萨德政府军长期提供武器及其他支持。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叙利亚一直以来的冲突根本不是内战,而是更大的国际参与者在叙利亚这一棋盘上为新的油气管道开通而做竞争的结果。看似是叙利亚的内政问题,但背后却是一场美俄国际利益争夺,以及透过能源霸权而煽动地缘政治冲突的角力!
所谓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未来美俄博弈还将继续,叙利亚的明天仍然扑朔迷离。阿萨德虽然走了,但叙利亚並沒有真正的赢家。反对派能否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新政府?谁会关心!外部势力会不会进一步插手,导致局势更加错综复杂?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苦了叙利亚的百姓,还要经歷多少苦难,和平的曙光才能照耀他们的心间?还要有多少的杀戮,才能平息补偿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此刻维多利亚港平和安逸,只见远方沙漠上空仇恨的血腥与油气金钱的铜臭混成一片!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有得拣活动平台立场。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荆勛章
土生土长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务局局长、歷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对音乐艺术、人文科学、博雅教育、国际事务和关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见解。
上载日期:2024.12.17
原文刊登在大公文匯电子报: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86873081102559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