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正经歷着一场剧变,主要受到电动车("EVs")转型和来自既有及新兴竞争者的竞争加剧的驱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日产与本田之间提议的合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整合资源以创造一个强大的电动车市场竞争者的想法看似吸引人,但笔者有充分理由认为这样的合并可能对两家公司都是有害的。
1. 缺乏协同效应
日产与本田合并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是两家公司之间缺乏协同效应。歷史上,这两家汽车制造商一直以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运作。
市场定位:日产在电动车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別是其Leaf和e-power型号,而本田则相对较慢地接受全面电气化。这一基本的策略差异引发了关于他们如何有效整合运营而不造成干扰的质疑。
重叠利益:他们的产品供应存在相当大的重叠,这可能导致冗余而非效率。由于重复职位导致的裁员潜在风险可能在日本引发反弹。
2. 市场动态与时机
这次合并的时间表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讨论表明,正式协议可能要到2025年中或更晚才能达成,两家公司在快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中风险进一步落后。
竞争压力:在等待合并实现的过程中,日产和本田将继续面临来自特斯拉等既有竞争者和新兴中国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不仅在电动车技术上迅速进步,还在关键地区获得了显着市场份额。
错失机会:将整合推迟到2026年意味着两家公司可能错过关键的创新机会以应对市场需求。到那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已经在电动车技术和基础设施上大量投资的竞争者大幅超越(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3. 整合挑战
合并常常因组织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失败。日产与本田之间企业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带来重大障碍。
管理风格:与日产在戈恩领导下采取更具侵略性的策略相比,本田以其较为保守的管理方式而闻名。这种分歧可能会在整合过程中导致摩擦,因为在决策和运营执行上的不同理念可能会引发冲突,妨碍有效合作。
员工士气:对于工作安全和企业身份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两家公司员工士气下降。鉴于两家公司最近因销售下滑宣布裁员(这一点尤为相关)可能加剧了对合并后裁员的恐惧。
4. 财务影响
如此规模的合并无疑会对两家公司产生重大财务影响。
债务负担:日产目前正面临着高额债务和销售下滑。在管理现有财务义务的同时与另一家公司整合,可能进一步压缩资源並分散对技术和创新必要投资的注意力。请注意,如今大多数创新公司都是由创始人主导,以推出优秀产品为首要任务(而非削减成本)。
更大的实体不一定是好事:虽然合并后将创造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根据各种新闻来源排名第三),但初步市场反应却是混合的。我担心预期中的协同效应是否会实现,或者这次合并是否仅仅会创造一个面临相同问题的大型实体(而这些问题只会变得更大)。
5. 专注于电动车
日产和本田都表达了专注于电气化的意图(是的,意图,而非行动);然而,他们目前的发展轨迹表明,他们可能未能有效与领先电动车制造商竞争。
延迟进入电动车市场:将合并完成时间推迟到2026年(最早)意味着他们将比竞争对手(例如特斯拉)或甚至已经转向电气化的传统竞争者晚得多地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
策略不一致:如果两家公司确实瞄准电动车市场,但在合并过程中无法有效协调其策略,他们面临着在决定性行动对生存至关重要之际稀释努力和资源的风险。
结论
虽然日产与本田合并的前景在纸面上似乎具有战略优势——创造一个能够更有效地与全球巨头竞争的大型实体——但根据笔者在过去20年的各种并购交易中的第一手经验,实际影响则显示出相反的一面。他们运营之间缺乏协同效应、文化差异、财务负担以及延迟进入关键市场都指向这次合并所带来的重要风险。
在汽车产业成功至关重要的是敏捷性和创新能力的时代,等到2026年才最终确定这样一项合并可能使两家公司更加脆弱,面对那些已经利用新技术和消费者偏好转向电动车的新兴竞争者。与其追求一个潜在存在缺陷的合并,不如更明智地专注于加强各自能力並探索更符合各自目标的战略伙伴关係,以适应不断演变的市场环境。
关志伟
奥澌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关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尤其是在大中华地区。他擅长于引领买方和卖方的并购交易,以及筹资专案和谘询服务,其中包括交易发起,目标识別,业务战略建议,结构和监管建议以及定价和谈判策略。
上载日期:2025.1.8
Uploaded on 8-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