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香港政府财政管理出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香港政府财政管理出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刚刚很开心地宣佈今年财政赤字在计入发债之后, 会在一千亿之内. 就好似小朋友同家长讲, 我原本得零分而家有一分啦, 所以值得高兴及嘉奖。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继续讲香港之所以有赤字, 主要最由于 週期性的外围影响。 他多年来仍然用这个理由去为自己辩解, 就好似财政财赤的出现和他的能力完全无关。

 

但港大经济及管理学院昨日出公佈, 却指出香港财政赤字原因80%係主[结构性问题]而外围影响只佔20%。 所谓结构性问题, 是指公政府公共开支及收入的处理, 这问题政府是完全有主导权去解决, 简单讲就是说特区政府财金管员理财不善。

 

结构性问题主导权在政府, 其实政府完全可将将支出同收入投放的渠道,方式,金额作出 改变。 但虽然主导权在政府手上, 政府人员有否能力去改变, 这才是个问题结征所在。

 

我曾经讲过好多次,政府在财政出现问题时, 却药乱投。 大量浪费公帑投去不必要支出或者投放错误。 香港最大经济板块是金融 ,房地产和进出口。 其实最容易改善是金融, 只要金融措施及政策得当, 根本所需要的公帑並不太多。 

 

政府常自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实际渐渐褪色而不自觉(也有可能装睡, 蒙混数年又过关)。 所有财经官员包括金管局馀伟文,证监会及联交所等人全部束手无策,仍然自称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完全没问题。

 

‘’不知错,不认错,又何能改过呢‘’。

 

其实如果股票市场兴旺, 金融产品多元化的话 ,市民信心自然慢慢恢復,便会带动对 市民对入市房地产和消费意慾增加。 

 

去年十月左右,中港股市利用好消息短暂狂升, 即时好多人对前景充满信. 可惜这种人为炒作因素並非实质增长带动,所以昙花一现。当股市二万三千点时候,我 曾经提醒市民小心, 因为我认为单靠炒消息,大市一定会快速回落。 而事实上,我的判断亦都应验咗, 好多当时入市投资者的都变了蟹民。

 

但这亦都反映到,如果股市畅旺的话市民信心是会慢慢恢復, 但这必须是实质性而轨迹性活跃, 並非短期炒作。 

 

我亦曾经在文章私视频提出过改革金融政策意见,但政府从未认真采纳过. 就算有, 出台的政策都是不伦不类. 就好似创业板可以升级的规定 就是最好例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考返我过去的视频和文章。 我並非只有批评,亦曾经提出不同的意见。

 

讲返财政赤字, 政府一向强调审慎理财 但政府在财赤严峻之下是否真正 审慎理财, 我发觉值得商榷。

 

最近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以一年合约方式聘请了一位高级特別助理, 年薪连奖金大约三百万。 这位高级特別助理是前文匯报总编辑吴明。 他数月前不知原因离开文匯报,但随即被陈国基聘请为高级特別助理, 並于一月初上任。 职能是"为香港政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意见"。


他这次聘用是利用短期合约无需经过立法会财委会批准 而特別方式处理,即係绕过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去聘用。

 

吴明是前文匯报总编辑, 只是一个传媒人 ,並沒有政治,行政及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 他如何展示他有能力就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意见?

 

仲有一点,吴明是共产党员亦是前文匯报总编辑 , 这次聘用会否令人误会是中央特意派人入去监察特区政府做呢?如果是,又会否破坏一国两制的正确路向, 引来被外间质疑的藉口呢?

 

据知吴明是陈国基多年好友 时常把酒谈欢,如果不是中央刻意委派入特区政府,会否有人利用职权去益好友呢?又或者是否在过往吴明多次为陈国基向上面讲好话,为报恩而提供延后利益呢? 我觉得特区政府不应该刻意低调处理, 应该严肃公开这任命的真正目的及原因, 否则好难交代 理财不善 及私相授受的质疑。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该是特首 带领, 而特首亦都有百多名顾问, 究竟吴明有何突出的个人之处, 政府要刻意开一个位畀他呢? 

 

严重财赤之下刻意绕过立法会去聘用一位经验及职能不对称的人士 是否合理呢? 奇怪的是在这聘用问题上居然沒有一个立法会议员提出质询。

 

如果特区政府不详细解释清楚,这就正如香港大学经济及管理学演讲,财赤是政府理财不善的问题, 即是财金官员能力不逮及可能的利益输送问题, 负责香港事务的中央官员是否要严肃督促及重新评估香港的财经官员是否能力与官职相称,及防止私相授受, 漤用职权的问题。 解决了上述问题,严肃执行审慎理财及对症下药 ,香港的财赤问题才有机会慢慢解决。

 

 

冼国林

咏春大师叶问徒孙,中国武术家、金融家、电影出品人、时事评论员。

 

上载日期:2025.1.14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有得拣活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