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关爱座的传统美德和消费者权利

关爱座的传统美德和消费者权利

港铁车厢中由「关爱座」所引起的争执屡见不鲜,有时更牵起网络公审、以致人身攻击。传媒人褚简宁最近要求车上某女士让出关爱座予一位婆婆不果,被辱「死摩啰差」。

 

一方面让座是美德,另一方面付相同车资的乘客亦应拥有相同权利使用座位。关爱座原意本是鼓励让座予有需要人士,但现时渐渐演变成专用座。敬老尊贤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关爱別人亦是「应有之义」,传统美德如何与现实结合?

 

孔子对关爱人有多次的引申;弟子樊迟问孔子何为「仁」,得到的答案是关爱別人;孔子亦指出孩子应「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关爱並亲近別人)。孔子「仁」的思想由个人扩展至群众层面,将其升格成道德标准。此为普遍人对于孔子所提倡「仁」的理解。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对不同弟子问「仁」有別不同的解释,显示出达至「仁」的弹性,而实行「仁」的最高境界体现于「安仁」,即是安于做仁德之事。孔子所提倡的「仁」是希望个人全面发展,因此只是提出成就「仁」的方向而非个別方法,非一味硬性规定要达至何准则才可称为「仁者」。

 

以关爱座一事为例,如让座者是真心诚实礼让,才可称为「仁」,如只是基于僵化的社会制度或形式化的硬性规定,对社会的维系有害无益,只会加剧人心积怨。

 

正如孔子提倡守孝三年,原因基于小时候受父母三年的照顾,父母去世后应当为父母服丧三年。其弟子宰我提出服丧三年时间太长,容易与社会脱节,甚至礼崩乐坏。孔子的提倡属于心理层面,宰我则属现实层面,不过,孔子面对看法相悖的学生却沒有强迫服从,只抛下「汝安则为之」(你觉得心安便去做)。

 

孔子虽说宰我不仁,不过却沒有阻止他,充分表达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情操。但愿人们以关爱敬老的原因要求別人让座时,除了记得「泛爱众而亲仁」,也想一想孔子与宰我的对话,莫诉诸谩骂及批斗。

 

作者名称:严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