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苏绣在当代创新的思考与尝试——“翻白眼“水墨系列

苏绣在当代创新的思考与尝试——“翻白眼“水墨系列

 
 
由于姚林芬老师喜爱八大山人的人生态度,所以2022年率领团队制作了“翻白眼“水墨系列,用苏绣展现一系列充满意趣的鱼虫鸟兽。
 
姚林芬,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苏绣事业近40年,获得众多业内荣誉。
 
本页图片/档案 - 苏绣花草
画芯:20cm, 框架:血檀
 
传统的苏绣注重「精,细,雅,洁」的意境,常用山水花草为主题的清雅图案为基础创作。在社会多元化高速发展的当下,非遗的传承面临危机。为寻求可持续的发展,姚林芬老师率先提出当代苏绣需要兼顾题材和技法的双重创新,但又不能为了生硬的创新而失了苏绣原有的内涵。
 
她坚信每一幅作品都具有时代性和艺术性,並且传达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当代的苏绣不再是博物馆中价格昂贵让人望而却步的存在,应该是可以走进大众生活的作品。于是有了此“翻白眼”水墨系列。
 
八大山人,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着名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一生都在面对时局的动盪飘零,然而他的人生态度却如画作一般坚韧。 八大山人的画怪诞有趣,与他一生的经歷,个人情感态度却十分契合。他的作品时常仅有一个动物的存在,沒有背景,沒有修饰,大量的留白,空旷辽远。
 
也许你会感叹他一生飘零的孤独,他也确实孤独。然而,他的孤独虽败犹荣,是一种孤决的态度和独往的胸怀。他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实相,所以面对生活诸境,“翻个白眼”就过去了,糟心还是无语,Who cares?翻个白眼,头也不会的走向下一处精彩!
 
这一系列的作品颇有当代年轻人爱用表情包的精髓,面对同事的烦人,老闆的刁难,真想给他们翻个白眼!姚林芬老师说想要让年轻人助力弘扬非遗,首先就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街道车水马龙,越是表面繁华,人的内心越是孤独而无处诉说。希望通过八大山人超绝的精神状态与年轻人找到共鸣,切勿在纷繁中迷失自我。
 
团队在制作的过程中借鑑八大山人的留白方式,巧妙使用细乱针,用半丝至两丝的蚕丝缐(也就是一根缐的三十二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表现水墨画的肌理。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苏绣的制作方式。
 
本页图片/档案 - 苏绣鱼
画芯:15cm, 框架:紫光檀
 
以往人们追求画面满绣,缐条顺滑,而此系列作品大面积空白,针脚洒脱犀利,每一针都在表达不羁的人生态度。 此外,姚林芬老师大量缩减了刺绣工时。传统作品动则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当代作品要跟上时代的节奏。有血有肉的作品是内涵赋予的,而不是所谓的“绣多绣少”。
 
从设计到第一批作品的产出,姚林芬刺绣团队仅用时两个月,並且在以后的复制生产过程中每一幅作品将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黑白水墨画看似绣制简单,实则不然。就墨色的丝缐,由浅至深,由冷至暖就不下十余种。在沒有颜色对比的情况下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更是需要考验绣娘们的功底和技术。所以此系列产品的制作不仅需要姚林芬老师在绣庄的亲自指导,还需选取经验丰富的绣娘方可完成。
 
本页图片/档案 - 苏绣鱼一条
 
“翻白眼”水墨系列的作品一经上架就倍受欢迎,有大量年轻人表示这就是他们嚮往的精神状态,也有人说这种留白的细乱针表达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人表示原来我国古代竟然还有这么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 这个系列的作品从选材到设计到制作处处是创新,又处处在传承。创新的是题材和技法,传承的是苏绣的文化和国家的歷史瑰宝。就像姚林芬老师常说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苏绣是一种表达,它可以诉说歷史,也可以讲述当代故事。“翻白眼”系列给大众带来一位中国歷史上有个性的画家,也为当代社会中你的带来一丝精神慰藉。
 

 

马依城

苏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的第四代传承人,江苏省中级工艺美术师,龟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教育学博士候选人,非遗文化推广者。致力于宣传香港本地和中国大陆的非遗文化。通过跨界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加深大众对非遗的认识。

 

上载日期:20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