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歷史,看人生,缘聚缘散!
网上歷史文章向大家推荐:
原创 歷史风云录 2025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CsqiEZNMA/
一天,王安石18岁的小妾,将仆人带进房间偷 情。突然,几只乌鸦惊叫而飞,撞到了窗户上,仆人吓得跳后窗而逃。小妾开门看见丈夫站在院子里,顿时脸色惨白!谁知,王安石笑瞇瞇的,看起来什么都沒发现。
王安石是大诗人,还是宋朝的宰相。
他中年丧妻,一个人过了很多年。
60岁那年,朋友送给他一个小妾,名唤娇娘。
娇娘年方18岁,长得花容月貌,还会写诗。
可是,王安石忙于“变法”,常常留娇娘独守空房。
天长日久,娇娘就跟仆人好上了。
一天,王安石有事突然返回家中,听到卧室有男女的调笑声。
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 奸!
然而,王安石到底是宰相,关键时刻能沉得住气。
他转念一想:
“我要是当场捉住他们,只怕他们沒脸见人、寻死觅活,岂不是断送两条性命?”
于是,他硬生生地把这口气咽了回去。
不过,也不能任由娇娘这么下去!
正当此时,王安石抬头看到院子的树上,有个乌鸦窝。
他抄起一根竹竿,捅了乌鸦窝几下。
乌鸦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做贼心虚,慌忙跳后窗而逃。
娇娘收拾一番,打开了门。
只见,王安石站在院子里,她顿时脸色惨白!
谁知,王安石若无其事,照旧跟平时一样谈笑风生……
娇娘拍拍心口,自以为有惊无险。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直到中秋节这天——
王安石酒过三巡,突然对娇娘说:
“我作一首诗,你来和,以助酒兴如何?”
娇娘欣然答应,只听王安石念道: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绵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意思是:
日出东方还转向东方,这是怪事;乌鸦叫是不详之兆,但有人故意捅它的老窝让它叫,这也是怪事;鲜花与蜜蜂是佳偶,桑蚕与桑叶是绝配,但鲜花偏偏跟桑蚕凑在了一起,这是怪上加怪。更奇怪的干姜成精了,竟在门外偷听!
王安石将娇娘比作鲜花,将仆人比作桑蚕,将自己比作干姜。
他半是谩骂,半是戏谑,指责娇娘与仆人的不应该!
娇娘是个聪明人,顿感无地自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不过,她灵机一动,和了一首诗来认错: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听了,反思道:
“娇娘年轻貌美,还颇有才华,我这个老头子确实耽误她了!她既然说我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如我就好人做到底……”
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给了娇娘一笔钱,让她跟仆人成亲,远走高飞!
其实,他对娇娘并无爱情,他的柔情与爱,全部给了结发妻子吴氏,以及他们的孩子。
——
13岁那年,王安石为祖父守孝。
期间,他与表妹吴氏同窗共读,日久生情。
在长辈们的应允下,两人守孝期满,结为夫妻。
吴氏能写一手好文章,曾有小词《约诸亲游西池》,其中有一句:
“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在当时曾被人传诵。
她自己是个才女,还将两个女儿也培养成了才女。
大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吴安持,被封为蓬莱县君。
过门之后,她思念亲人,写过这样一首诗: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
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王安石读后,一连写了3首诗寄给女儿,为她化解忧愁。
其中有:
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
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
父女俩的互动,慈爱和孝顺的本性都跃然纸上。
小女儿嫁给了蔡卞,也就是蔡京的弟弟。
王安石也为她写过《寄蔡氏女子》二首,其中有:
“感时物兮念汝,迟汝归兮携幼”,表达了老父亲对女儿归宁的期盼。
王安石对孩子慈爱,对妻子的陪伴更是感恩不已,曾经写下: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其实最好的日子,无非是她在鬧,你在笑;这样的日子美好而又温暖,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可惜,吴氏沒能陪王安石走到最后。
她病重之时,为王安石买来一妾。
这个小妾去伺候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大惊,问道:
“你是谁啊?”
当他得知这女子因为家贫被迫卖 身,他不仅沒有收她为妾,还给了她一笔钱,让她离去。
王安石不仅放走自己的小妾,还放走了儿媳妇。
怎么回事呢?
他的儿子王雱体弱多病,33岁不幸去世。
王安石不忍儿媳孤苦一生,便说服她改嫁他人。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王安石不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于旁人,他为人大度、处事仁慈,是个宅心仁厚的君子;于家人,他更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黄庭坚评价他说:
“我曾经反復观察过这个人,他真是视富贵如浮云,从来不贪婪钱财酒色,是一世的伟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史美颐
空想、幻想多于理想。老差骨说,天下事,钱银、女人而已,这里只谈男女事!
上载日期:2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