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看人生,緣聚緣散!
網上歷史文章向大家推薦:
原創 歷史風雲錄 2025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yGz5xhsr/
1931年,徐誌摩意外身亡後,在他的葬禮上,身為妻子的陸小曼曾大吵大鬧,堅持要給徐誌摩換壽衣、換棺材,這是為什麽?
1931年11月19日清晨,徐誌摩,這位風華絕代的新月派詩人,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從南京飛往北京,計劃參加他一生摯友林徽因的演講。然而,這次飛行成為他的絕唱。
飛機因大霧撞上山峰,機毀人亡。噩耗傳來,他的親人、友人,還有兩位深愛過他的女人都陷入悲痛。而隨後發生的葬禮風波,更是將這一事件的復雜情感與文化沖突展現得淋漓盡致。
徐誌摩的妻子陸小曼,在葬禮上堅持為丈夫更換西式壽衣和棺材,她的做法引發了軒然大波。與她形成對比的是徐誌摩的前妻張幼儀,她主張按照傳統方式安葬徐誌摩,甚至為了維護葬禮的體面而與陸小曼發生爭執。
當消息傳到上海時,陸小曼難以承受打擊。這個曾經被稱為「民國最美才女」的女子,看到丈夫的死訊時失聲痛哭。雖然悲痛欲絕,她卻選擇拒絕認領遺體。為什麽?或許是她還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或許是她對自己婚姻中的種種遺憾感到無所適從。但不管原因是什麽,她的這一行為讓徐誌摩的後事成了無主之地。
無奈之下,消息傳到了張幼儀那裏。這個已經與徐誌摩離婚多年的前妻,沒有任何猶豫地站了出來。她先讓弟弟張禹九和兒子徐積鍇趕往濟南認領遺體,又請人將徐誌摩的遺體縫合整理。由於空難的慘烈,遺體損傷嚴重,但張幼儀盡力讓徐誌摩能以最體面的方式歸鄉。
張幼儀的舉動並非毫無緣由。盡管她與徐誌摩早已沒有婚姻關系,但她始終對徐家的長輩盡職盡責。她的前公公徐申如對她十分信任,甚至在離婚後仍將她視為幹女兒。張幼儀將徐申如接到上海居住,悉心照料其生活,直至老人的去世。這樣的擔當與責任感,讓她在徐誌摩去世後依然扮演「家人」的角色。
徐誌摩的遺體被運回上海後,張幼儀按照傳統禮儀為他準備了葬禮。遺體穿上藍色綢布長袍壽衣,安放在中式棺材中。然而,就在葬禮上,陸小曼出現了。她一看到丈夫的模樣,便失控地哭喊:「這不是我的誌摩!」她堅持認為,徐誌摩熱愛西方文化,應該穿西裝下葬,棺材也應該是西式的長方形,而不是傳統的中式款式。她試圖親手為徐誌摩換壽衣,但這一行為被張幼儀斷然製止。
這一刻,葬禮的安靜被打破,圍觀者嘩然。陸小曼的行為,在許多人眼中,是對逝者的不敬,更是不合時宜的情緒宣泄。然而,對陸小曼來說,這或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她希望通過改變葬禮形式,表達對丈夫的愛與懷念。
史美頤
空想、幻想多於理想。老差骨說,天下事,錢銀、女人而已,這裡只談男女事!
上載日期:20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