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看人生,緣聚緣散!
網上歷史文章向大家推薦:
原創 歷史風雲錄 2025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9DniaCM8/
1947 年,病榻上的林徽因已被病痛折磨得形容憔悴。在意識的混沌與清醒之間,她仿佛穿越回了那段青春歲月,竟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徐志摩”的名字。待意識稍一清明,她眼神中透著執著與掙扎,艱難地吐出一句話:“請讓我見一見張幼儀!”
當這個消息傳至張幼儀(銀行家和企業家)耳中,她整個人如遭雷擊,往昔的回憶如潮水般瞬間將她淹沒。思緒一下子飄回到初到倫敦的時光,那時的她,滿心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天真地以為只要能時刻陪伴在徐志摩身邊,便能捂熱他那顆冷漠的心。
于是,在那些日子里,每日晨曦未露,張幼儀便早早起身,在簡陋的廚房中忙碌,精心準備早餐。用餐時,她總是卑微地站在一旁,靜靜侍奉徐志摩,眼神中滿是小心翼翼與殷切期待。家中的大小家務,從洗衣做飯到灑掃庭除,她一人全部包攬,只盼能為徐志摩營造一個清爽舒適的家。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次年,張幼儀驚喜地發現自己有了身孕。那一刻,她滿心歡喜,以為這個即將到來的小生命能成為她與徐志摩感情的黏合劑。可她萬萬沒想到,等來的竟是徐志摩如冰刀般冷酷的話語:“這個孩子絕對不能要!你去把他打掉!” 張幼儀瞬間如遭電擊,整個人都愣住了。她難以置信,眼前這個自己托付終身的男人,竟如此絕情,將親生骨肉視作無足輕重的草芥。
那一刻,張幼儀心中的幻想徹底如泡沫般破碎。她終于看清了這個看似儀表堂堂的枕邊人,原來在他心中,自己和孩子的性命竟如此不值一提。憑借女人特有的直覺,張幼儀隱隱感覺到,徐志摩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
經過一段時間不動聲色的觀察,她終于知曉了林徽因的存在。當看到林徽因照片的瞬間,張幼儀只覺五雷轟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照片中的少女,優雅美麗,渾身散發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在各個方面都將自己徹底碾壓。那一刻,張幼儀心中只剩下深深的自慚形穢。
但張幼儀終究不是軟弱之人,她默默擦干眼淚,一言不發地收拾好行囊,決然地離開那個曾經寄予無數希望的家,投奔自己的哥哥。沒過多久,一份離婚通知便寄到了徐志摩手中。徐志摩看到通知,欣喜若狂,他滿心以為追求林徽因的障礙已然掃除,迫不及待地向林徽因求婚,卻慘遭拒絕。
自那以后,徐志摩去世后的許多年里,張幼儀都刻意回避這段痛苦的往事,不愿再去觸碰心中那道深深的傷痕。
而如今,聽完林家人的訴說,張幼儀陷入了沉思。過往的愛恨情仇在腦海中交織,她不知該如何抉擇。就在這時,她不經意間抬頭,看到了兒子阿歡。阿歡,那是徐志摩留在世間唯一的血脈。看著兒子,張幼儀心中一動,最終,她帶著兒子,緩緩來到了林徽因的病床前。
林徽因看到徐志摩的兒子阿歡,眼中頓時閃過一絲光亮,仿佛看到了往昔歲月的影子,緊接著,淚水便盈滿了眼眶。當她的目光轉向張幼儀時,只是靜靜地望著她,腦袋不由自主地轉過來又轉過去,眼神中透著復雜的情緒。
此時的張幼儀,經過歲月的磨礪,已然成為縱橫商場的女強人。然而,站在病重的林徽因面前,那些過往的自卑情緒竟又悄然涌上心頭。
終于,林徽因艱難地開口,聲音微弱卻清晰:“終于見到了,幼儀,我對不起你,但我不后悔。” 這句話,如重錘般砸在張幼儀心上,她記了一輩子,也感慨了一輩子。她明白“對不起”背后的深意,可對于那句“不后悔”,卻始終難以釋懷。
直到有一天,張幼儀再次來到英國,站在那座徐志摩曾經無數次揮灑青春、慷慨激昂的橋上。微風拂過,往事如電影般在她眼前一一閃過。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林徽因的話:人生的幸運并非在于一帆風順,而是能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遇見那個人,哪怕愛過恨過,也都值得,都不應后悔!
也許是心中多年的郁結終于解開,奇妙的是,林徽因的病情竟奇跡般地好轉起來,又過了 8 年才離世。而張幼儀,憑借她的大度、善良和自立自強,贏得了眾人廣泛的贊譽,也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史美頤
空想、幻想多於理想。老差骨說,天下事,錢銀、女人而已,這裡只談男女事!
上載日期:20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