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六月份反對《逃犯條例》而演變成暴亂至今已有三個月,每星期都爆發警察和示威者的衝突,並有越演越烈之勢,香港很多行業已受牽連,除了倚靠遊客賴以維生的酒店、旅行社、零售和餐飲外,物流地產甚至金融現在也開始叫苦連天,有些朋友在七、八月間問筆者可否沽空期指去對沖其損失或賺一些「香港難」之財,因為坊間有些分析員已預測最壞情況可跌至二萬二千點或一萬八千點,以當時恆生指數二萬五千多點計算,每張期指有三至七千點的賺幅,以每點五十港元計算,即可賺十五至卅五萬元,以每張期指十三萬元的保證金(俗稱Margin)計算,每張賺對開以上,利潤不菲。
但筆者的意見卻不認同,不可能以自身對香港經濟的個人感受去沽空期指,因為目前香港恆生指數和香港的相關系數並不大,現在恆生指數由五十隻成分股組成,大部份是在香港上市市值大及在行業中有代表性才能晉身成份股,,而大部份股份的業務是在內地,倚靠香港業務為重點的約十四家,分別是匯豐銀行(10.2%)、長和(2.12%)、太古(0.42%)、新鴻基地產(1.4%)、恆生銀行(1.49%)、恒基地產(0.63%)、香港交易所(3.12%)、港鐵公司(0.96%)、香港中華煤氣(1.79%)、中電(1.71%)、九龍倉(0.59%)、電能實業(0.83%)、新世界(0.7%)、和信和置業(0.41%),十四家公司加起來的比重只有26.37%,但上述公司當中也有部份盈利也是來自內地,即反映香港經濟的佔恆生指數不到四分之一,以自身感受去沽空恆生指數是極其危險的事,筆者相信恆生指數從高位三萬二千多點調整至今是中美貿易戰的因素大於香港經濟,九七時期因為香港經濟差而跌過半的情況怕且不能再現。
九七年全港只有三十三隻成份股,大部份和香港房地產相關,估計有八成,香港經濟下滑自然對指數影响較大,由一萬八千點跌至八千點有其道理,但今天一隻騰訊已佔10.27%,內地業務的公司只要國家改變一些政策便可以令其盈利變更,從而影响指數,畢竟內地始終是一個封閉市場,國家有絕對能力做到,當國家將思維調整為鬥爭模式,讓敵人從沽空香港期指去賺錢的事未必能可以讓其發生,故筆者不建議沽空,反而認為中美貿易戰稍為舒緩或全球再量化寬鬆會將指數推高也說不定,不要人云亦云。
作者:邵志堯
博士、測量師,現職香港華業金控集團負責人員和兼任宏海控股集團(上市編號:8020)及沛然環保(上市編號:8320)的高級顧問,在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已有30年經驗,近年專注綠色金融和減碳項目,為多家大學講授綠色和雙碳金融課程,更定期發表文章和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