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共用模式在掙扎

共用模式在掙扎

全球經營模式在這十多年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中年人士也會覺得非常陌生,他們的教課書或認知裡只有製造業和服務業,經營模式都是傳統的由小慢慢靠營運去建立一間企業。

 

但是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尤其是手機程式興起和支付系統完善後,全球便變天了,再加上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瘋狂印鈔,產生大量金錢追尋項目,令到經營模式變化,其一便是共享平台經濟模式。數年前被喻為新四大發明之一,共享單車已宣告出現問題,以始祖摩拜單車為例,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繼而有很多模仿者加入,令短時間之間,在中國已給做爛了。

 

有人歸咎於市場競爭對手太多而導致虧本,或質疑他們不只經營平台,還要添置實質資產—單車,因購置和維護單車令到入不敷支。但是,在內地沒有競爭對手和不曾擁有資產—出租車的滴滴打車,由營運至今也未曾有盈利過,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筆者只能說站在創始人、管理人的角度來說,他們是成功的,從開始到現在,他們玩的是燒錢的補貼模式,先在北京做一個模板,然後複製至全國,在當中經歷多輪融資,他們賣的就是夢想,到後來撐不住,摩拜也只能賣給美團、ofo背靠阿里巴巴,靠令一個更巨大的平台購買。

 

共享概念是否違反了人性?因為經濟學建基於個人是為自己爭利,共享或分享是出於利他行為,未能提供足夠誘因作出改變,共享單車所以正進行一連串提價,以目前虧損狀況之下,可能需要提高數倍費用才能平衡支出,屆時用戶又會否作變化,這一個還要走著看看事態發展,因為內地的一日,相當於香港的一月,市場風口轉得非常快。

 

但到目前為止,市場上的資金仍相當充裕,他們仍然在尋找好的投資項目,而好項目在今天是一個能夠令人充滿遐想的方向,5G絕對是一個新方向,若再加上一個無人化概念,便會帶來無限幻想,無人汽車或無人物流便是未來的新焦點,尤如前例先投入的肯定沒有問題,把它吹得越大,會令更多人對這些投資有興趣,在資金不缺的時代,只能看最後誰人「接火棒」而已。

 

作者:邵志堯
博士、測量師,現職香港華業金控集團負責人員和兼任宏海控股集團(上市編號:8020)及沛然環保(上市編號:8320)的高級顧問,在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已有30年經驗,近年專注綠色金融和減碳項目,為多家大學講授綠色和雙碳金融課程,更定期發表文章和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