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以伊衝突”由6月13日突然爆發到21日美國參戰,再至25日驟然叫停,所謂的十二天戰爭甫一結束,以色列、伊朗和美國這三方皆聲稱取得戰爭勝利,都達成所有既定目標。
真實狀況到底如何?伊朗未來何去何從?有說美以聯手,伊朗政權將更迭。還有說美以伊三方共演大戲,各從其志,美國總統特朗普沖著諾貝爾和平獎,以炸止停,暗允以色列“中東老大”,明示伊朗“可能放鬆對石油制裁”;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延續政治生命,鞏固權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假意棄核,暫逃制裁換博弈窗口等。
衝突三方各取所得
特朗普在6月25日荷蘭北約峰會後表示,美伊將于下周會談討論潛在核協定,隨即又警告“以伊衝突”或會再次爆發。
此前他率先宣佈美國地堡炸彈“摧毀”伊朗核計畫,大幅強調美國勝利。但據美媒報導,美國情報機構初步評估認為伊朗濃縮鈾庫存並未消除,其大部分深埋地下深處的核工廠未遭不可逆轉傷害,一些離心機仍完好無損,伊朗核能力只需幾個月就可恢復。這與特朗普公開說法相悖,他通過社交媒體,怒懟紐約時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聯手刊登詆毀文章,威脅將訴至法院。
伊朗當晚在首都革命廣場舉行“勝利慶典”,數萬民眾歡呼勝利,高喊“美國以色列去死”,聲援伊朗武裝部隊。
內塔尼亞胡在停火後聲明,以色列消除了伊朗正推進研製的核武器威脅和2萬枚彈道導彈威脅,“取得了歷史性勝利”。
從表面看,三方都有理由宣稱勝利。
以色列通過重創伊朗軍事、核能力等,為內塔尼亞胡緩解國內尖銳矛盾及政治壓力,尤其是哈馬斯2023年10月的襲擊,使其能力信譽備受質疑。
美國通過軍事介入和外交幹旋,既空襲打擊了伊朗核計畫,又避免美軍人員傷亡,還鞏固其在中東戰略主導地位。特朗普的停火協定,更被美化為“中東和平的里程碑”,為他贏得“和平締造者”形象。
伊朗儘管損失慘重,卻因不屈意志及強烈反擊,激發民族自尊心,能化危為機,政權反而穩定。雖未改變戰局總體態勢,但哈梅內伊仍牢牢掌控統治權,各黨派也表示聽從指揮,團結共禦外辱。
究其背後,特朗普對伊朗先揍一頓再示好,其本質一是“大棒加胡蘿蔔”,極限施壓與誘談相結合;二也是一種策略與分化,極可能引起伊朗內部爭論及矛盾;三是以色列不過美國“小弟”,特朗普只要允其做中東老大,可說打就打,叫停便停。伊朗只有完全放棄核武器,特朗普可能才會開恩,考慮對石油放鬆制裁。否則,以色列隨時開打,美歐恣意參與。
“軟對抗”需規管,伊朗政權更迭取決於民意
經此一役,伊朗的戰略威懾能力需要重新估計。近年伊朗靠代理人戰爭,看似“風生水起”,實則“外強中乾”,防禦體系在以色列摩薩德情報疊加現代化軍事體系面前不堪一擊。其最大問題是民心不一,被以色列滲透得“千瘡百孔”,到處內鬼,摩薩德在伊朗想殺就殺,為所欲為。內塔尼亞胡本次目標先是摧毀伊朗核設施,後又升級為推動伊朗政權更迭。無論能否實現,只要裹挾美國下水,他的位置就穩當。不過伊朗政府縱然統治疲弱,軍事挨打,不代表當下政權就會更迭。
首先,民心沒有完全歸順,內鬼太多,親美親以。伊朗人口構成為60%波斯人、15%亞塞拜然人、10%庫爾德人、2%阿拉伯人和1%俾路支人。1979年宗教領袖亞塞拜然人霍姆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波斯巴列維王朝覆滅,伊朗也從中東最時尚開放西化之都變為穿戴黑頭巾等極度保守國家。但波斯人仍多以古波斯文明為榮,他們對現狀和伊斯蘭政權普遍不滿,甚至高度抵觸,懷念以往巴拉維王朝西式開放生活,推崇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
在46年亞塞拜然什葉派伊斯蘭政權統治下,卻有波斯親美分子長期浸透伊朗政府,不斷佈局製造“軟對抗”政策,致使伊朗政權不斷左右搖擺,對華忽冷忽熱,對美依依不捨,都是伊朗政權當中的前朝懷戀者在搗鬼。然而目前,伊朗民眾對美以的狂轟亂炸,尚無大規模抗議政府無能行為,以及相關群眾組織運動。
其次,伊朗軍權統一,哈梅內伊手握85%軍權,特別是伊朗革命軍,沒有內戰。且其他政治反對派多年來屢遭控制,無自成體系,海外組織也四分五裂,尚未建立所謂流亡民主政府的具體計畫、反對派有效聯盟和架構。
其三,美國與以色列意欲攪動伊朗政權更迭,實是多年來不能有效推動伊朗“顏色革命”的最後一擊。自伊斯蘭革命派上臺,神權內政緊抓學挍、宗教和道德教育,大多教年輕伊朗人儘管渴望經濟發展和進步及生活富裕,但在保守主義多年封閉薰陶下,西風引誘對伊朗年輕一代影響甚微。伊朗民眾不一定願意回至從前,接受王朝立憲名義下之君主專制統治。只老一輩前朝餘孽,不斷跟隨流亡美國的巴拉維末代王儲禮隆. 巴拉維,不僅出謀獻策,還裡應外合。而供奉什葉派霍姆尼 聖權的伊朗政府相當於兩端作戰,對外要對抗以色列和美國,對內力抗內亂分裂分子和其意識形態,甚至還要防備沙特、卡達等遜尼派伊斯蘭國家背後插刀。
說到底,未來伊朗是繼續維持神權統治,還是政教分離,決定權在於伊朗民眾。伊朗一日不消除內部“軟對抗”,不徹底“自我革命”,充分凝聚民心及調動國民力量,最終只會被他人“革命”。
伊朗政權內眷戀前王朝勢力的軟作對,好比年前香港動亂時的戀殖暴力,時到今天,這心態還存在嗎?昨天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紀念日,相信美以伊十二天戰爭內幕可予香港一個提醒,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原文刊登在今日頭條網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1938070631924259/
上載日期:2025.7.2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