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鄧明儀知道我關心孩子的成長,早前特別通知我,心迎兒童與家庭發展及評估中心在12月9日下午舉辦《年少日記》電影放映會,他們是有心人特別包場,邀請教育界、社福界、輔導界人士和家長觀看,我便邀請了沐恩中學及智行基金會的4位朋友一起參加放映會。
當天在會場,我也遇到許多舊雨新知,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的校長、賽馬會慈善機構的主管、教育心理學家等。電影完結後,還有兩位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中學校長及律師等分享,以多角度分析現今疫情後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遇到的困難和境況。
《年少日記》是誠意之作
《年少日記》是一齣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我給它90分以上的評價,因為我覺得編、導、演實在俱佳,作品很有誠意,而且真實感強。飾演鄭有傑的黃梓樂演得自然,樣子也很討好;而編導卓亦謙亦剛獲金馬奬最佳新導演的殊榮。
這些故事當然會令人心痛,但調子不太灰,卻能喚醒家長、老師和社會對兒童和青少年人的關心。故事由一位中學校工在放學收集垃圾期間,無意中發現了一張紙開始。雖然紙已撕成兩截並揑成一團,但仍可見到內容是表達自己很不快樂,在世上並不重要,就算自尋短見,一死了之,死後應該不會對父母、同學有太大的影響。
事情被揭發後,校長便召集了副校長、老師和社工開了一個特別會議。最後校長希望社工蝦姐和中六班的鄭sir(盧鎮業飾)嘗試去尋找寫信的學生,並希望能介入和輔導該生。
鄭sir是劇中的真正主角,因為他的童年也有一段令他不可平復的傷心往事,那是與一本9歲男生寫的日記有關。電影以插敍的方式表達,時為過去的片段,時為當下,舊事新事穿插有序,交代鄭sir自身的問題和掙扎。這個多小時的電影,有幾幕確令我有所感觸,心感難過,我知道孩子已經很努力,但仍然討好不了爸媽和老師,他的無奈和灰心,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道歉。
成年人常捉錯用神 錯過時機
故事觸及小學生的壓力,也觸及青少年的成長困惑,包括父母的期望、同學的欺凌、有考試的壓力,有感情的煩惱等,成年人每多捉錯用神,忘記了關心的重要,錯過了挽救他們生命的機會。
電影播完後,中心先邀請了惲福龍校長分享,如果遇上相同的事情,校長和教師應如何處理?惲校長說一定會積極調查,避免掉以輕心。心迎的精神科醫生鄧萬豪用「刻不容緩」來形容現今香港的情況。
黃穎勤醫生就提醒,如果發現子女或學生成績一落千丈、失眠、不願上學是表示他已不能應付日常的生活,須加以了解和協助。臨床心理學家楊名殷博士形容,最近發生多宗學童輕生或企圖自殺,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中小學生的精神健康極須關注,父母和老師的關心至為重要,如何令孩子覺得被看到和被聆聽是很基本的責任。
讓每一個孩子覺得被愛、被尊重和被重視,談何容易!小孩也好,少年也好;貧也好,富也好;資優也好,SEN也好,都有他們成長時遇到的艱難,時代也帶給他們的壓力,必須要政府、社福機構、醫護團隊、家長、學校全方位合作,共同協助學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