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後周柴窯的前世今生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後周柴窯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瓷有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以汝窯為魁。但大家有所不知,以前領銜的是後周的柴窯。世宗姓柴,因而得名。可惜至今沒有發現柴窯窯址,又沒有存世實物,所以首名就被汝窯頂替。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政局混亂。進入五代十國年代,各國各領風騷幾十年。當中後周曾有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周世宗郭榮(本姓柴,921-959)。隨着時間過去,他的豐功偉績已被人遺忘,但他給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亂世中出英雄

柴榮可謂亂世造就的英雄人物。他繼位時,中原混戰,外族侵擾,政治敗壞,經濟困頓。上任後開始了統一天下的雄圖偉略,他先後擊敗南唐,迫其取消帝號;攻取後蜀重鎮,解除南方後顧之憂,繼而北伐欺壓漢人多年的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其中四州。經濟方面也開始復甦,戶籍增加,百姓漸漸安居樂業,建立了威望。

 

周世宗原本打算執政30年,曾向上天許願「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或許是天妒英才,上天只給他5年多的時間,就帶着未完成的夢想逝世。此後再沒有一個帝王有如此魄力,收復燕雲十六州,讓漢民族飽受外族侵略達300多年。

作為一個古董瓷器愛好者,我們在欣賞柴榮的豐功偉績之餘,也非常欣賞他在瓷器藝術方面的貢獻和成就。

 
 

製瓷標準獲傳承

周世宗藝術天份高,他對製瓷有特殊要求,最終造成舉世知名的柴窯。關於柴窯的特徵,文獻記載柴榮曾在燒造瓷器一事上,御批「雨過雲破天青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明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記載:「柴窯最貴,世不一見,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宣德鼎彝譜》則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清 蘭浦、鄭廷桂在《景德鎮陶錄》說柴窯瓷:「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等等。

 

這些標準成為後世的典範,《長物志》中記載的「青如天」表示顏色好像雨後初晴,陽光爛漫,天空蔚藍,變化萬千,令人賞心悅目;「明如鏡」則表示釉面順滑,波平如鏡,胎體柔潤、婉轉含蓄;「薄如紙」表示胎體輕盈,厚薄適中,型態婀娜多姿,多一分長,少一分短;「聲如磬」表示用手指叩打瓷器的聲音,好像敲擊木魚的聲音,清脆明快,悅耳迷人,而不是敲擊金屬的聲音。

 

柴窯舉世知名,可惜窯址早被淹沒,加上周世宗在位時間短,坊間流傳的作品也不多,令後來的研究者感覺非常困難。多年前,日本曾經傳出有一件東西,好像柴窯出品,但專家仍未達成共識。筆者曾在荷李活道見到一個玻璃窗櫥,展示着一件疑似柴窯的作品──雙耳瓜稜瓶。

 

店主年逾花甲,收藏逾30年,他認為這是世上唯一流傳的柴窯作品,更圖文並茂地引證。筆者覺得有識之士都可以登門拜訪,詳細研究。筆者認為,既然文獻都有記載,柴窯應該是存在的,只可惜因為戰亂而變為一個天大懸案。希望不久將來考古界有新發現,令到我們對柴窯原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作者:李大齊
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歷任國際保險公司大中華區責任險主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愛收藏,熱心推動年輕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音樂和藝術。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後周柴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