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唐三藏取西經:鮮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貢獻

唐三藏取西經:鮮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貢獻

唐三藏(玄奘法師,三藏即經、律、論)在我國、印度和東亞是一個家傳戶曉的人物,這得拜明朝吳承恩的章回小說《西遊記》所賜!

 

在《西遊記》裏面,唐三藏被描寫為一個悟性強、誠實、謹慎卻膽小的人。他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得靠徒弟孫悟空打救,才能脫離危險。

 

現實中的唐三藏是一個目標堅定、意志堅毅的人,為尋求真理不辭勞苦,萬水千山冒生命危險到西天(天竺/印度)取經,為中印及中亞多國1400年前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非常偉大的貢獻!

 

天資聰穎  博覽群書

唐三藏,原名陳禕,河南洛陽人,生於隋文帝仁壽年間,排行第四(602-664 AD)。5歲母親病逝,10歲父親仙遊,孤苦伶仃,唯有跟着哥哥在寺廟生活。

 

他天資聰穎,博覽群書,幾年之後已經對佛法有一個好深的認識。之後他在浙江和成都拜訪當時的大德學習佛法。在這個過程中,他發覺各宗各派對佛經解釋南轅北轍,分歧很大,難以融會貫通。因此感到非常懊惱,真理難尋,於是萌生一個到西天取經的偉大意念。

 

唐高祖李淵立國初年,政局艱難混亂(北有突厥壓境,內有軍閥王世充、竇健德),經濟還未恢復,國家依從儒、道家的休養生息原則,鼓勵人民生產,加上道家始創人李耳(老子)則與王室同姓祖宗,因此兩者關係也比較親切,佛教並未受到朝廷很大的重視。

 

當年出國十分危險

唐朝和北方突厥年年征戰,為了防備國人被突厥利用,所以實施比較嚴厲的邊境管制措施,唐三藏三番四次申請出國都被拒絕。幸而,貞觀初年天降霜雪,長安城人民生活非常困難,政府唯有開放京城,准許居民出城尋找新的生計。唐三藏以身試法,趁機混入難民當中,秘密走出城門,開始5萬公里的歷史長征。

 

 

置生死度外 跨越5萬公里

這是一個充滿危險的道路,旅途上隨時隨地都可能送掉性命,但他還是把生死置諸度外,意志堅定無人能及!

 

他從長安出發,經過今日的甘肅、新疆,越過帕米爾高原,取道中亞細亞,最終抵達印度東部曲女城和那蘭陀寺。

 

為什麼他要拐個大圈到印度?

原來,當年絲綢之路非常繁榮,往來做生意的商旅絡繹不絕,經歷幾百年來已發展成熟,比較安全。再者,經過西藏或雲貴高原是最近的路線,但需要翻越被喻為「世界屋脊」的高山,單人出行十分危險。

 

那時西南地區屬於蠻夷之地,是犯人發配服刑的地方,窮山惡水,缺乏支援,因此,即使要經過戈壁沙漠和中亞細亞幾十個小國,還是比較方便、穩妥、安全。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西域諸國民眾大都信奉佛教,唐三藏經過每個地方都可以和那裏的佛教徒交流接觸。除了宣揚大唐的天威之外,也可以和當地的佛教徒交流心得,可謂一舉兩得。最著名是高昌國王,他非常欣賞唐三藏,希望留下成為結拜兄弟,成為一時佳話!

 

當唐三藏堅持起行,國王還贈送金錢、馬匹和20多名隨行人員,協助法師再上征途。

 

 

他是一個語言天才

唐三藏去西天取經,輾轉歷經多國,中途有沒有遇到語言困難呢?

其實唐僧背景十分國際化,也是一個語言天才。

 

若去印度,不懂得多國語言怎麼可能成事呢?

當年長安是國際大都會,有很多外國人居住和做生意,因而接觸面廣,見聞廣博。為了施展抱負,我相信他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學習梵語或西域不同的語言。

 

另一方面,唐朝國力強盛,很多外國人都略懂漢語,特別西域地區,很多人都懂得我國的語言,溝通上應該還算方便。因此我覺得唐三藏途經西域的時候,語言溝通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我們知道唐代的官方語言和現在的廣東話差不多,大家讀唐詩的時候,應該也有這個感覺,用廣東話讀唐詩比較鏗鏘悅耳。現在客家人還保持着很多唐代的風俗習慣和語言。這是由於戰亂原因,他們是從中原地區遷徙過來的士族大夫呢!

 

至於唐三藏用什麼方法去辨別方向呢?那時有沒有指南針?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我認為他主要是看天上星辰、日出日落去決定方向的!再者,經過每個地方都可以詢問沿途的人來辨別方向。這和我們到外國旅遊的時候問當地人怎麼走,是同一道理。

 

旅途上是用什麼方式付款呢?我覺得黃金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不同國家都需要貴重金屬來做交易工具,這是最方便的對嗎?後來高昌王送他不少禮物。我相信以物易物亦是一個可行方法。

 

無遮大會是什麼?

我們常常說「無遮大會」,這是什麼呢?原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佛法討論聚會,當時由那爛陀寺戒賢法師主持。

 

全印度來自各地的高僧大德、僧衆和國王都會出席,有近1萬人,在會上討論問題發表意見,其他人都可以反駁!這種交流活動全無阻欄,沒有障礙,所以叫做無遮大會!

 

西天取經的貢獻

三藏法師西天取經有什麼偉大貢獻呢?

現在讓我簡單的略說如下:

 

1.成立新的唯識宗(法相宗):唐玄奘到西天取經,主要是了解《大乘起信論》基本的學說。回國之後成立佛教偉大的門派唯識宗,所謂萬法唯識,這對後世佛教發展影響深遠,後來更加傳到日本;

 

2. 增加中國印度兩國之間的交流:唐三藏是一個文化使者,將中國的知識文化帶到印度,亦將印度的佛教經典帶回中國。他對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要,譬如他將唐朝音樂《秦王破陣樂》、《老子》翻譯後傳到印度;再把印度失傳的《大乘起信輪》翻譯為梵文反方向傳回印度;

 

3. 開闢翻譯佛經之新途:玄奘自印度攜回經、論657部。在近20年期間,他主持54名僧人,譯出經492部2713卷,以數量而言誠然空前絕後。尤其重要者乃玄奘創造了一種新的譯風,使翻譯質量大大提高。佛經翻譯初為直譯,到鳩摩羅什則多採意譯。玄奘則主張忠實地翻譯原文,而又須顧及漢文的意思,融會直譯、意譯而自創新風。從此之後中國人學習佛經就有一個全新和正確的理解。重要翻譯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珈師地論》和《成唯識論》等等;

 

4. 《大唐西域記》是1000多年前的重要交通文化史風物誌:由玄奘口述,辯機編撰的《大唐西域記》翔實地記載了玄奘離開高昌後之行跡,以及他17年旅程中所親歷的110國和傳聞的28國之幅員大小、地理位置、山川形勢、氣候物產、風土人情、民族宗教、語言文字,文筆謹嚴,準確樸實。書中所涉及的地區包括今中國西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等,是研究當時古代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中外交通的珍貴資料。這些資料補充了印度歷史上的空白,貢獻非常之大!真不愧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玄奘西天取經給我最大的啟示是人貴立志,立志之後再用行動鍥而不舍去完成目標,排除千辛萬苦終於有所成就。我們人生不也是一樣嗎?做人最緊要有目標,有方向,排除萬難鍥而不舍向目標進發,無論如何都會有成績的!有人問: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他說這是命中注定的。我希望以這故事和各位共勉之!

 

作者:李大齊
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歷任國際保險公司大中華區責任險主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愛收藏,熱心推動年輕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音樂和藝術。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唐三藏取西經:鮮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