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3000年來,古琴一直為「四藝之首」。
貴族、士大夫、文人雅士普遍認為,掌握琴棋書畫是品格修行的重要元素。
彈琴唱歌被譽為琴道,地位崇高。但時移世易,歷史轉折,琴道因而漸漸衰落,現在國人懂得古琴的已經愈來愈少了。還好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古琴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我國古琴復興發展打下強心針。
20年下來,學習古琴的人漸多,希望這一個趨勢能夠持續發展!
古琴設計 蘊含深意
班固說「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 」
古琴是貴族、文人、士大夫的修身工具,他們崇尚隱逸、與世無爭,哲學義理和儒釋道三家理念合流,思想艱澀深邃,令我們聽古琴音樂通常好難理解。通過琴音了解人和自然的關是,並非每個人都能明白。
簡單來說,結構上古琴長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365日,通常都用兩塊貴重漂亮的木料雕琢而成。琴的圓頭代表「天圓」,而琴的方形底象徵「地方」,中國的宇宙觀已經盡在其中矣!
古琴最早是五弦,象徵「五行」(金、木、水、火、土),後來加上「文王」、「武王」兩弦變成七弦,所以設計包含了高深的智慧!
至於古琴是誰創造的呢?現在已經不太清楚,但有傳是伏羲氏所發明的!後來傳承到孔子,他創作了《幽蘭》一曲,可以視為古琴的原始音樂。孔子學習古琴的態度非常嚴謹,除掌握技術之外,最重要就是懂得弦外之音,能夠欣賞到樂曲所表達的義理。
古琴的故事
歷史上有關古琴的故事非常之多。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我們都好熟悉,當年司馬相如就用一首《鳳求凰》博取芳心。文君夤夜私奔,嚮往自由的愛情故事傳為佳話,這個浪漫故事,千多年來中國人都非常嚮往。
戰國時蔡文姬被嫁到匈奴每日思念漢室,她所作的《胡笳十八拍》更為後人所稱道。後來曹操幫助文姬歸漢,這古琴曲,聲音婉轉,淒楚動人,令人難忘!她的父親蔡邕也是古琴的知音人,《琴操》就是他的作品!這本著作對古琴的承傳作出好大的貢獻!
至於東晉時期則有「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的故事,《廣陵散》和《酒狂》兩首著名樂曲,餘音嫋嫋令人神往。
最令人神往的故事還有伯牙和鍾子期,這是「知音」典故的由來!伯牙彈琴高山流水,子期細聽並能會意。後來子期仙逝,伯牙拒絕再彈,雅琴燒毁了,因為已經再沒有知音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易得,知己難求!一生人裏能有一個知己朋友,已經無憾了!
著名的古琴樂譜
我國千百年來的古琴樂譜都是用文字譜記錄,沒有音調和韻律,樂曲基本上都是手口相傳。唐代的時候發明了「減字譜」,用方塊字的形式來代表左手音階和右手的演奏方法,學起上來比較容易!
古琴有泛音、散音、按音和走手音,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基本上是不知如何彈起!右手的指法也非常之複雜,沒刻苦練習,不能駕馭。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古琴不是很受歡迎的原因!
古琴琴音清靜、典雅、含蓄,令人回味。明朝朱權所作的《神奇秘譜》有好多著名的琴曲,我將最有代表性的明列下來,給大家介紹:《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鳯求凰》、《酒狂》、《烏夜啼》、《胡笳十八拍》、《幽蘭》、《關山月》。這些古樂譜,若我們都細心聆聽,必能發思古之幽情,百聽不厭!
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古琴也是夢寐以求的收藏品。最近10年古琴在國際拍賣公司都能見到。比如乾隆御刻「松石間意」(頭等22號)的宋徽宗御製宋琴,就以約1億3000萬售出,成為一時佳話!
據我了解,乾隆皇帝收藏了107把古琴在圓明園;宋徽宗也非常喜愛古琴,把它們放在宣和殿萬琴堂,其中名為「大聖遺音」的古琴以115000000元售出!可惜後來宋徽宗成為俘虜,很多藏品因而有所散失!
古琴音樂的發展
雖然我們都喜歡中國古代音樂,但古琴的節奏比較慢,有時旋律不是好動聽,好難記得住,所以要普及這個古代藝術,技術上並不容易,還有慢慢長路!
怎樣推廣古琴藝術是值得我們這一代人花點心思。比如從年輕人開始,給多機會年輕人接觸、了解、學習、彈奏和表演。假以時日,我國這一項古代藝術定能注入新生命力,重新發展起來。
香港中樂團都有不少著名的古琴音樂家,希望他們能多參與演出,在不同的場合傳播這一門古懂藝術,特別是讓年輕一代多些接觸,為古琴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發揮更積極的力量。
作者:李大齊
香港大學經濟系畢業,歷任國際保險公司大中華區責任險主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愛收藏,熱心推動年輕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音樂和藝術。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中華古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