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Discover HK

Discover HK

12月3日下午,我參加了由旅發局主辦的「大城小區──深度探索西九龍」的免費體驗

 

負責人Alice和她的團隊精心設計這個行程,用心地認真介紹每一個地方,使我和十多個同行的教育界朋友,包括幾位小學校長和負責全方位的老師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那半天的收穫之豐,覺得難以置信!

 

行程原先是由下午2:00至5:30,但最終由於內容太豐富,要至6:15才在東南樓藝術酒店解散!各參加者均喜出望外,帶着旅發局贈送的特色布包、口罩、紀念品和聯絡不同人士的名片和資料,好讓日後為學生籌辦類似的本地文化深度行做準備。

 

遊人如鯽的西九文化區

「西九」是一個新概念,地區主要包括油麻地、佐敦和新填海的西九文化區一帶。這個文化區的發展可謂一波多折,自回歸以來,設計一改再改。

 

最初的設計是一個比賽的冠軍,我最記得有個長長的天幕,遊人不怕日曬雨淋,但因造價或種種原因,曾幾番波折,甚至推倒重來。

 

最後,這座香港最新地標只由幾座大型的博物館及大草地公園所組成,格局終於塵埃落定!但建築群還要遲些日子才可相繼完成和開放予市民使用;預計明年7月,臨海的香港故宮博物院才會正式開幕,將成為盛事中的盛事。

 

其實,最先落成的是在2019年便落成的戲曲中心,它是最鄰近佐敦的一處,也是位於柯士甸站之上,高鐵總站的對面。

 

文化深度遊的第一站是西九文化區,由文化區公共事務總經理吳璟儁親身接待和帶隊參觀;吳先生是無線新聞部的前主播,為大家所熟悉,他的聲音令人倍有親切感,他為我們講解了西九發展的現況。

 

 

自從M+博物館在11月下旬正式開幕,便遊人如鯽,最初每天都有過萬遊客參觀,周六周日更是水洩不通。現時實行網上預約,每天有7000、8000個名額,較為理想。M+的建築設計簡約,下面是個大的四方盒子,上面是垂直的設計,是20多層的辦公大樓,樓下的幾層就是大型的展覽區,設計像調景嶺站旁的知專設計學院!

 

坦白說,我個人不太懂得欣賞它呢,只覺得平平無奇,連我也懂得設計呢!講解了半小時,吳璟儁帶我們到外面走了一圈,在風和日麗的日子來到西九草地公園看看維港兩岸已是賞心樂事,更何況聖誕將置,來看看香港久違了的巨型聖誕樹呢!相信12月前往「打卡」的遊人一定很多!

 

 

廖孖記腐乳店

我們行程的第二站是官涌街市附近的廖孖記腐乳店,「廖孖」是指創辦人姓廖,他們是一對兄弟,因兩人的長相酷似,如同孖仔,街坊都誤傳他們是孖生兄弟。這和法國的雙妹嘜和日本的孖人牌可「雙提並論」了。

 

家族的承傳已超過一世紀,確確實實是「老字號,靠得住」,貨真價實,深受街坊支持,生意興隆,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行銷外地。

 

家族一代傳一代,現時已是第四代了。年輕的Jay是「揸fit人」,他是位「90後」,雖然在英國的大學畢業,主修音樂,喜愛畫日本漫畫,多才多藝,但也願意繼承父業。

 

廖孖記是自置物業,地下是鋪頭,樓上是住處,非常方便。廖孖記的醬類也多,形形色色,團友都瘋狂入貨。難得有本地的百年老店,我也大力支持,買了一瓶腐乳,盛惠45元。

 

廖孖記腐乳店家族的承傳已超過一世紀,確確實實是「老字號,靠得住」,貨真價實,深受街坊支持。
 
 

油麻地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再下一站是油麻地。上海街的紅磚屋、廟街榕樹頭的天后廟建築群和碧街的東南樓。每處地點都為我帶來驚喜。對我們來説,油麻地並不陌生,但每每忽略有趣的景點。

 

我在香港生活了50多年,經常出入旺角、油麻地和佐敦道,因為未有地鐵之前,人們主要靠巴士和小巴出入,車輛通常都行上海街,彌敦道多是禁區,不准上落客。搭「公交」出九龍,由太子至佐敦道碼頭,這是我輩的集體回憶!

 

 

問問你,「油麻地」的地名從何而來?原來該區鄰近碼頭,從前很多漁船,船定期需要維修,要桐油和麻繩,那裏一帶便聚集了很多這些店子,路人滿目看到的是油和麻繩,油麻地因而得名!

 

今次西九深度遊非常成功,學校也可以參考路缐,自行帶學生前往不同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及地標參觀,Alice介紹我們可瀏覽旅發局的Discover HK網頁,那裏還可以找到他們設計深度遊中環和深水埗!

 

大城小區,香港文化之地,特色市集、食肆、老字號處處。不少舊區尚未完全重建如九龍城、土瓜灣也值得一去。最後,感謝教聯會的協助,讓學界有機會可和旅發局對接!

 

 

作者:陳家偉
陳博士為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discove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