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終於到了!
每年陽曆一月二十日前後,斗指癸,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三百度,這正是大寒日子。大寒與小寒,從文字上的解釋,大寒應該要比小寒還要寒冷,但根據中國古代人民對節氣的歷年觀察,全年最寒冷的日子為「三九之天」,即冬至逢壬日為起點後的二十七天。雖然三九之天恰巧正在小寒節氣之內,但亦非常接近大寒,是故理論上小寒跟大寒相差無幾,坊間更有「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說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仍然是寒氣的最高峰之處,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圖源:網絡
古人又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一候時,天氣雖寒,但母雞仍可以孵出小雞;徵鳥是善於征伐、殺戮之鳥,在二候時徵鳥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不時在上空盤旋著找尋獵物以補充體力過冬;三候時,水面會初結成冰,後來會不斷延伸至水中央,上下皆凝,且最結實、最厚,故稱為腹堅。
內地大部分地區,即使在大寒節氣中都不如小寒般寒冷,但天氣仍然是非常寒冷。以南方為例,地區平均溫度介乎六至八度,也只是比小寒高出約一度。所以「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就已經意味著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之中的最寒冷時期。
圖源:網絡
俗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作為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天寒地凍,害蟲或凍死或蟄伏。但若大寒不寒,害蟲未死或未伏,則來年人畜必有災殃。「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如果大寒節氣中能夠多下點雪,把蝗蟲的幼蟲凍死,來年才不會遭遇蟲災,農作物才會有好收成。另外,大寒更是古代中國農業社會的重要指標。據說如果這天吹起寒冷的北風,來年必會豐收;但倘若這天吹起的是濕潤的南風,令天氣和暖的話,來年農作物將會失收。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如果大寒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可能不大正常,或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故民間有雲:「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農民都非常關注這個節日的天氣。
大寒的十二月又叫臘月,農曆的臘月十六日(2024年1月26日)是「福德正神」千秋,亦是「尾牙」。其傳說之一謂: 某上大夫有家僕姓張,上大夫之幼女在鄉思父心切,家僕背之擬赴任之地會晤乃父,半途天突降大雪,僕脫衣保護之,自己反而凍死,上大夫感念義僕恩德,乃建廟祀之,尊祂為社神土地公,民間奉祀為「福德正吉神」,多以二月二日為聖誕日。南方生意人每月的農曆初二、十六都會祭祀福德土地「做牙」,以正月二日為「頭牙」,臘月十六日為「尾牙」,祈求生意興隆。而尾牙吃晚餐時,東主老闆都會在席上宣示員工來年職位的去留升降,花紅薪金的調整,也是中華傳統的職員大會與年尾公司總結!
圖源:網絡
臘月尾,民間亦有謝灶君的習俗,在灶神上天庭彙報一年來對家戶的觀察,有「官三民四船五」慶祝「小年」的傳統:就是皇家官府是臘月二十三日拜謝灶神,民家是十二月二十四日,而水上船家則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小年日的不同理解和慶祝方式,亦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人們對於傳統節日的尊重和傳承。
大寒,作為橫跨新舊之年的一個節氣,亦處於新舊年交替之間,更代表著一年即將要結束,再過不久就要過農曆新年。癸卯兔年,因為潤二月的緣故特別的長。大寒後過了立春才到農歷新年,故兔年是「雙春」,年頭(2023)過年後立春,年尾(2024)又是立春後再過年。而甲辰年的立春便在明年(2025年)農曆一月初一之後,所以民間都叫沒有立春的年份為盲年!而陰陽曆法裡一年的開始在於立春節氣而不是大年初一!龍年甲辰的第一天,亦始於2024年的立春(西曆2月5日),而不是年初一 (2024年2月10日)。
圖源:網絡
光陰荏苒,時至歲末,北方寒風凜凜積雪未消,心中盼著陽春既至之暖晴天。暮然感慨,還記得那和風高陽里的氣魄,也忘不了那遍地黃葉積雪的蕭瑟。因為冬將去春即來,植物萌生大地,萬物始生。雖然一切都充滿艱難險阻,但如果順時應運,必能迎來欣欣向榮。像冬眠種子一般,暗暗積蓄力量,待第一縷春風吹過、第一滴春雨灑落,即刻向陽而生,迎風而長;如含苞待放的冬日梅花,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嚴寒冬天,人間最困難的日子,都會被天地運行的規律而帶來春天的希望!到了春夏的盛況,也會被來日的秋肅冬剎而滲入了憂戚!福禍相隨,好壞交替,正是天道無情!人的一生,也正如這人間四季,必須輪回往復,方能生生不息。所以,我們要在大寒,這個寒冷冬天的最後一些日子,護持好自己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一生一滅一枯榮,哪管是因緣或是天命,都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晴耶!風耶!雨耶!都激不起半點兒風浪。反璞歸真,視一切複雜高超,深奧卓穎為平淡,不以為是為然!跨越過自我本身的無窮慾望和人性的妄極追求,回歸大地和光同塵,存於乾坤之中,蒼穹之內;藏天下於天下,還眾生以眾生。
圖源:網絡
歲末,那管他是陽光萬丈,晴日紅妝,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都要善護念,無所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此刻回首,初心依然,感恩不盡,惟以餘生誠心回向!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届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2024 年 0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