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假訊息
相信不少香港市民也曾經收到過要求將錢存入朋友戶口以救命的虛假電郵,或是假冒公職人員的電話,要求提供個人資料。騙徒的手法多種多樣,而且在新聞報導中也屢見不鮮,這包括了網絡釣魚、愛情詐騙、獎金或彩票詐騙及假投資騙局案件,令人對周遭環境失去安全感。
在當今這個充斥著迅速擴散的虛假資訊的時代,社會經常受到不同行動者蓄意的假訊息宣傳活動影響,這些活動旨在製造混亂、加劇分化、扭曲公共政策的原意,並造成對社會重要機構的懷疑或失去信任。有鑑於此,在這個數位化重塑的快速變動資訊年代,加強資訊準確性的認識和對抗假訊息變得迫在眉睫。筆者於 2016 年將國際圖聯有關如何識別假訊息的資訊圖表翻譯成繁體中文,以便廣泛提升本地業界對於假訊息的警覺性及應對策略。
確保市民能夠取得多元、即時和經過事實核查的資訊,是重要的一環。然而,除了確保每個社會重要部門能夠扮演重要角色、保障內容生產的準確性、獨立性和多樣性之外,資訊生態系統中的所有行動者都需要肩負責任,包括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及特殊圖書館的從業員。為此,需要一種多邊利益相關者模式,來應對這個複雜的全球性挑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有關假訊息的報告就提供了一個詳盡的方案,闡述了資訊準確性的政策設計和實施。這份報告探討了採取一種全面方法來應對問題,該方法需要根據各地情境度身訂做,強調創造一個可靠資訊環境是各地繁榮昌盛的關鍵之一。報告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聚焦於三個相輔相成的政策目標,包括提升資訊來源的透明度、問責性和多樣性;增強社會對假訊息的抵抗力;以及提升管治措施和機構架構,以維護資訊準確性。
筆者相信,要對抗假訊息,需要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尤其是資訊生態系統中的所有行動者,必須竭盡所能輔助各地執行任務,共同打擊製作虛假及誤導訊息的不法分子。只有生活在事實明確的環境下,人們才能夠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決定,理性且恰當地應對每一個新挑戰,在爭分奪秒的資訊世代穩步向前。
在過去幾年中,香港政府與警務處積極強化對抗詐騙的多種策略與措施。這些包括了持續在各區舉辦的「反詐騙意識」宣傳活動,以及透過不同媒體平台對公眾進行的教育推廣。
警務處的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CSTCB)定期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上發布最新的警示與安全資訊。2017 年,警方成立了反欺詐協調中心(ADCC),目的是統一及強化對抗詐騙罪行的力度。同年,警方亦推出了「反騙直線 18222」熱線,供市民驗證可疑來電或舉報詐騙案件。此外,警方開發了一個新的手機應用程式,為市民提供最新的騙案資訊和警報。與此同時,警方與銀行合作,提升了大眾對即時通訊平台相關詐騙案件的警覺性。有些銀行還開發了風險評估工具,協助公眾在網上自我評估詐騙風險。
政府推出的「CyberDefender」網上平台,則提供廣泛的網絡安全資訊和資源。警方還設立了專門的反詐騙網上平台,定期向公眾更新最新的詐騙手法和預防策略。警方及其他政府部門也為公共和私營部門提供了一系列培訓課程和工作坊,以提高識別和防範詐騙的能力。身為香港市民的您,對於香港政府與警方推出的這些反詐騙策略、工具和活動又有多少了解和參與呢?
作者:陳敏儀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持續專業發展和工作場所學習(CPDWL)部門首位港人主席,任教香港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管理碩士課程逾十年,開創針對無障礙資訊學士學位課程學習單元。教育基金董事及中學法團校董會校董。
上載日期: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