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疫情下的哲思(四):當耶穌遇上佛陀

疫情下的哲思(四):當耶穌遇上佛陀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歷史之久。如今在中國大陸,你仍可見到遍地廟宇,並且體會到饒有特色的建築風格、藝術、美食、陶瓷、文學…一窺中國文化的壯大燦爛。

 

年少時候,爸爸會教導兒子,不要說謊,因為去到地獄被勾脷筋,做壞事要「上刀山,落油鑊」,甚至死後到地府受到「閻羅王」的審判。這是一個另類的審判,然而你來世的去向是根據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小孩子(甚至成年人)能不懼怕?這個審判帶來的恐怖意識,相信可以嚇阻不少潛在的惡人。在我們的集體意識裏,就有人間、陰間,地獄與天堂之分野。

 

在唐代,有玄奘法師到天笠(即今印度) 取佛經,佛教經典正式傳入中國。佛經總集稱為《大藏經》,分經、律、論三部份,規模浩大,其中帶來有系統和哲學化的「十二因果律」(無明、行、識⋯生、老死)及「六道輪迴」(天人、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學說,深入當時和後世的士大夫及平民的心田。

 

統治者提倡儒家思想,固然使讀書人幫助他們管治國家,成為士大夫階級,也希望臣民積極奮鬥,貢獻國家。如果臣民建功立業,升官發財,自然希望他們「發財立品」,行善積德;如果他們失敗了,也希望他們可以種下善因,期待來生投胎再做人,這也是宗教提出的淨化心靈、安慰人心的作用。

 

不過,現代聰明的統治者和當權者,在管治人民、解決民生的政策,如果遇到強勁對手或惡劣環境,也不能表示好似「曬冷」(All-in) 後的「底線思維」,說「至多就鎖國」或「全市吃一年樹根」,斷乎不可!

 

你以為在基督教為主要的西方世界裡,可會有人受洗成為基督徒,卻過著顛三倒四的俗世生活嗎?凡人會因爲得著永生(不死)而可能放任情慾,追求享受宴樂,甚至做盡一切惡事嗎?絕不可能,所以你不必擔心這點。經上說:富人要進入天國,比駱駝穿過針孔還要難。主神雖是慈愛,但也是公義的。祂會施行審判,把信徒分別為聖,得以享永生,而不信的人只有在不義、罪惡和黑暗裏打滾,受到永刑,「在地獄裡咬牙切齒了」。

 

在東方的無神世界裏,亙古以來,中國人自己建立了一個由「仁」輻射出來,以血緣關係為主軸的五倫社會(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生活在裏面。其實這個有階級的倫理社會所立在的基礎,是良知的審判、陰間審判以及因果報應的觀念,通過教育而勸導世人走向「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目標,而構成一個穩定的社會。

 

從信仰角度看,儒、佛思想與基督教的倫理、生死觀、宇宙觀都不完全相同,很難判斷其高下,而且表面上,在導人向善、治國安邦方面,也有相似的功效。不過這裡實在有二個分別,下回分解。

 
 
作者: 黃啟林
我入讀大學後,唸過中國文學、歷史及哲學,但令我刻骨銘心的經歷卻是遇上失戀(情傷)。事後變得渾渾噩噩,做人失去重心。畢業之後嘗試為人師表,可惜工作壓力太大,得了個情緒病(身傷)。轉眼數十年,退休後尋回自己的初戀一一文學......
 
 
上載日期:20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