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伊始,大事不斷。
4月1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發動了毀滅性的空襲。
4月2日,中美元首通了電話。
4月4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緊急訪華,10日離開。
然後,毫無意外地,12天后的4月13日午夜即14日淩晨,伊朗最終對以色列展開報復,大規模攻擊以色列本土敏感目標。無人機、導彈、爆炸、警報……一夜之間,伊以兩國再次劍拔弩張。
伊朗,以色列,這對中東冤家對頭,讓本就錯綜複雜的中東局勢更加詭譎及充滿不確定性。接下來,伊以對戰會否升級,美國又是否直接介入,備受各界關注。尤其是伊朗“閃擊”以色列後,全球石油價格暴漲,現已接近每桶90美元。市場普遍認為,一旦戰爭升級,不僅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會飆升至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價格以及國際貨幣市場的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國際資本市場更將陷入混亂。
眾所周知,以色列不宣而戰,突然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無非源自近來拜登政府將戰略重心從中東地區又轉移到印太地區,以致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多年互惠盟友關係出現了一些裂痕和變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內憂外困,尤其是半年多的“巴以衝突”不僅沒有徹底點燃中東這個火藥桶,而且未能如願將美國拖下水,反而美國急著甩手開溜,還要求以色列儘快解決加沙戰事,哪怕就此停戰。因此,以色列只能有意擴大事態,主動讓衝突波及周邊國家,把眼中釘伊朗捲入其中。當伊朗無法控制憤怒,報復性反擊後,內塔尼亞胡就有足夠的理由來繼續鎮壓國內反對力量,進而鞏固他組建的“戰時內閣”地位。
同時,還可以迫使拜登政府介入衝突,把美國綁上戰車,一來減輕以色列在戰場和國際輿論上的壓力,二來就能借助美國的力量和餘威,再維持幾十年的和平。
而“襲館事件”後,伊朗只能被迫反擊,給國內民眾以及周邊中東國家一個交代。但事實上,伊朗有意報復,也有所節制地降低了襲擊造成的實質性影響。例如提前72小時通知鄰國,向以色列發射的170架無人機、30枚巡航導彈和120枚彈道導彈,據報導其中99%被攔截,目前以方僅一座軍事基地受到“輕微損失”,造成1人受傷。因為戰爭擴大化並不符合伊朗的利益,伊朗並不能真的將深受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徹底從地球上抹去”,且持續戰爭只能讓伊朗原本嚴重的經濟蕭條繼續惡化,甚至可能影響伊朗的政權穩定,所以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迅速宣稱此次反擊成功“結束”。這意味著伊朗報復基本結束,伊朗選擇的是適度反擊,有意使局勢避免失控。
現在,就看以色列如何回應?美國會否下場介入?這成為當下中東局勢的焦點之一。14日,據美國《國會山報》、CNN有線電視報導,以色列總統伊薩克•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色列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始終尋求和平”,但其襲擊“必須得到相應回應”。同日以色列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與內塔尼亞胡的通話中明確說明,美國將反對以色列對伊朗的任何反擊,並且不會參與其中。
美國的旁觀態度無可厚非。在此時此刻全球烽煙四起、大小國家紛紛陷入近年來最嚴重的金融角力的風暴中,越來越多的國家減持拋售美債,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繞過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並推行國際貿易本幣結算。反觀美國GDP負增長,通脹率超漲,34.6萬億美金的債務猶如一座大山,早超過了GDP的200%,在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的同時,還在以每100天1萬億的水準增長,許多銀行和企業倒閉。美國經濟正在一步步地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且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美國已無餘力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來推波助瀾,推動伊以對戰。
外界更是擔心,這回美國和歐洲把以色列強壓下去了,但隨著內塔尼亞胡所承受的內外壓力不斷升級,其可能會不斷試圖通過煽動更大規模區域衝突以求“續命”,挑動周邊阿拉伯國家的耐心和底線。稍有疏忽,便會引發全中東地區的戰火。屆時,新一輪石油危機會否重演?
回顧歷史,中東戰爭四次成為全球能源危機的導火索。20世紀七80年代,中東地區發生了兩次重大的石油危機。當然,美國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直接或間接導致石油危機的爆發。尤其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美國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展開了被稱為“鎳草”的大規模空中運輸行動。這一舉動雖迅速扭轉了以色列的困境,卻也引發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1960年由亞、非、拉石油生產國為反對西方石油壟斷資本的剝削和控制而建立)宣佈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和減產,導致國際油價飆升四倍多。
之後,為挽救美國經濟,時任國務卿基辛格通過以長期軍事保護沙烏地阿拉伯遊說OPEC歐佩克其他成員國,最終使美元與石油成功“掛鉤”,接受以美元作為國際石油交易的唯一計價及結算貨幣,而且美國財政部可以通過印刷鈔票來購買石油,形成了所謂的“美元-石油-轟炸機”(buck-barrel-bombers)系統。
在美元-石油體系下,美國不需具備強大的石油儲存或者儲備量,只需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超高科技能力,特別是高度發達的軍械武器設備,便可以持續地、任性地隨意印製美元,輕鬆收割全球所有國家的發展成果。更妙的是美元對石油貿易的霸權,還蔓延到其他大宗商品市場,決定了從鎳到糖等所有金屬、能源和農產品的定價。美元再一次獲得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絕對霸主地位。
1977年,美國成立了能源資訊署(EIA),設立90天的石油能源戰略儲備措施,以平衡對沖OPEC的石油定價權影響。並無視沙特反對,從2008年開始大力推行“葉岩氣/油革命”,將石油產量從1350千桶/天提高到9400千桶/天,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這個初看上去只是“能源安全”需求的行動,後期已演化為“石油戰爭”的戰略武器,以致近年來美沙兩國的矛盾主要體現在:美國理想的舒適油價介於70-80美元之間,甚至更低以平衡國內通貨膨脹;而沙特期望油價要高,至少要達到每桶80美元甚至90美元,來維持本國財政收支平衡。每當沙特要以減產抬高油價,美國就利用EIA削減沙特和OPEC石油權力,並頻繁釋放戰略儲備油對沖油價。即當油價高於80美元時,美國就釋放戰略儲備油;在油價處於或低於67-72美元時,美國就回購戰略儲備油。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放緩,美國為化解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衝擊,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大舉借債印鈔。結果幾年下來,美國政府的過度刺激導致供需失衡,貨幣貶值,通脹高企。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油價強勢上行,美國經濟蕭條,失業率再次高漲,國內通脹更如火上澆油。拜登政府開始大量釋放戰略儲備油降低國際油價,紓解本國民困。一系列損人利己的舉措,令OPEC厭惡,彼此漸行漸遠。特別是沙特,乾脆拒絕給拜登政府面子,冷淡且不合作。時至今天,EIA的石油儲量已所剩無幾,目前僅有3.636億桶(2009年其石油儲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接近7.27億桶)。按照美國日耗石油1千9百萬桶的速度,也就是僅僅19天的儲備量而已!EIA已經完全失去了在緊急時期對油價的沖和作用。
而伊朗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OPEC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即使接下來以色列不對伊朗採取行動,伊朗的石油產量也有可能受到影響。說不定,OPEC各成員國更會暗搓搓地配合減產加價,或出招促使出口運輸困難有障礙,急升油價。美國EIA方面,亦無能力再釋放大量的石油儲備來調節價格!最後的最後,最頭痛腳痛的還是美國,通脹也只會隨之持續再升,根本不利於民主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美國如今的政治及經濟大環境,都是無從降息減息,甚至還得加息抗通脹!真是分分鐘都有可能破裂,拉爆美債。
所以,最怕伊以局勢升溫對戰的是美國,最怕石油漲價的還是美國,最怕別的國家,尤其是中國突然橫插一腳,比如拋售美債或者表態支持伊朗、中東小國什麼的更是美國,那麼不光經濟崩潰、美元霸權終結,年底的總統大選也徹底完蛋了。拜登政府急不可耐,只能千方百計地安排耶倫立即、火速、馬上啟程訪問中國,和中國方面通氣、求助。至於以色列,美國不是不管小弟,只是投鼠忌器,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吃了的總要吐出去,石油打造了美元霸權,石油也會打垮美元經濟。美國成也石油,敗也石油,終會因數十年如一日的插手擾亂中東局勢大撈經濟利益而遭反噬!
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上載日期:2024.4.16
原文刊登在今日頭條: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8395459632661003/?upstream_biz=toutiao_pc&source=m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