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中國畫述要(五):山水畫南宗王維

中國畫述要(五):山水畫南宗王維

 
 
董其昌在《容台別集 畫旨》中論及「畫分南北宗」:「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槃、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盛唐時期,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稱的田園詩人王維,不但詩作了得,家傳戶曉,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多不勝數。在繪畫方面也獨闢蹊徑,後改而傾情於水墨畫創作,而且獨愛描繪人物、山水、叢竹及大自然景觀,開創文人山水畫之先河。

 

王維(692-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人,任官職至尚書右丞。他引用老子道德經「五色令人目盲」的觀點,認為水墨畫才符合山水畫的藝術追求,打造水墨山水畫派的基石,被稱為山水畫南宗的創始人。

 

《雪溪圖》 (網絡圖片)

 

他的創舉在其以詩入畫,創造出簡淡抒情的意境,他以水墨代青綠渲染,創「破墨」山水技法,把傳統繪畫五大技法「勾、點、擦、皴、染」以「焦、濃、重、淡、清」分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大發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

 

王維師法吳道子,其《輞川圖》用敍事詩式的連景處理法,做到詩書畫融為一體的畫作,既展示了遊景山水的實際狀態,呈現了莊園生活的內在悟道過程,還創造了一種山水畫的全新畫法。作品有《雪溪圖》、《伏生授經圖》、《江山霽雪圖》。

 

到了中晚唐時期,效法王維畫派的有王默,盛行以樹石為題材,漸用重墨,潑墨山水也開始出現。

 

 郭忠恕臨王維《輞川圖》(網絡圖片)

 

後來的張璪、五代時期的荊浩、關仝都屬於山水畫南宗。張璪擅長畫山水松石,尤其是松樹。他的畫風有一個特點,就是雙管齊下的方法,一支筆畫生枝,一支筆畫枯枝,這也是成語「雙管齊下」的典故。他的名言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明人董其昌在其論集中著力推崇水墨山水,故有「崇南仰北」之說,可見南宗畫派在繪畫史的地位和對後世的影響。

 

北宗則源自李思訓父子,下傳趙幹(南唐)、趙伯駒(宋),再傳至馬遠、夏圭。歷來評家都有崇南貶北之論。荊浩,自號洪谷子,畫山水樹石以自適,《筆法記》所云六要點:氣、韻、思、景、筆、墨。

 

關㒰,其畫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能一筆而成。此外,畫院派也於此時興起。南唐李後主除喜歡填詞外,也是丹青寫畫的愛好者。至於南唐的畫院學生趙幹,有《江行初雪圖》。

 

我入讀大學後,唸過中國文學、歷史及哲學,但令我刻骨銘心的經歷卻是遇上失戀(情傷)。事後變得渾渾噩噩,做人失去重心。畢業之後嘗試為人師表,可惜工作壓力太大,得了個情緒病(身傷)。轉眼數十年,退休後尋回自己的初戀一一文學......
 
 
上載日期:202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