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器物輝煌燦爛,由上古時代的銅器、唐代彩陶,以至元明清朝的青花瓷,都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近年來,「中國熱」的風氣熾旺起來,環球收藏家對中國文物古董都大力吹捧,所以各大國際拍賣行每次的拍賣收入動輒都是數以十億元計,而成交價也屢次創立新高位。
這樣對於文物、古董鑑定的需求就愈來愈殷切。新科技、實驗室技術為古董鑑定帶來新的方法和突破,但也未能替代傳統大師的「感官鑑定」方法。
根據邱東聯、劉鴻伏合著的《明清瓷器賞玩》一書,總結了一些古董鑑定的方法。首先,它集中古董鑑定的四大目標:1) 辨別真假,分別古物是否原創作品,抑或後代仿製(高仿),2) 斷定時代,3) 決定窯口,4) 評估價值 。
古董鑑定專家從個人學藝及經驗累積所得,大概而言有以下四種鑑別方法:
1)看-觀察物品的造型、紋樣,青花瓷料的質地、瓷胎粗幼
2)掂-觸摸其份量輕重
3)聽-用手輕彈物品判斷其有否傷殘
4)聞-用嗅覺決定物品有否經過酸洗或碱燒過程
宋代哥窯雙耳爐(網絡圖)
鑑別古董有兩大注意:(一) 勿輕視民窯,宋代汝窯、鈞窯均有民間窯口出產,官窯設立後將原有技術制度化、優化,供官府使用。 (二)勿照圖索驥,避免依憑片面資料而下判斷,其出於某個年代或某個窯口。
現代製瓷技術日新月異,如燒爐、原料、設計等,均比古代先進不知千百倍。不少廠商都在造型(SHAPE) 、紋飾(PATTERN) 上模仿古代的文物,稱為「高仿品」。
一般而言,這些仿燒品有三種:1)克隆型(CLONE) ,是完全照圖仿燒,2)臆造型 (CONJECTURE) , 模仿造型大小,但紋様是自我創造的,3 )改頭換面型(MIXING) , 按照現存的造型、紋樣加以組合,成為一系列混合版的器物。
其實,現時廠家模仿古董製造,雖然仿真度高,有「托古」意圖,提高其價格,但如果隱瞞出處,就是一種欺騙行為。
黃啓林
港大中文系畢業,唸過中國文學、歷史、哲學。自身的經歷可以寫成一部文學巨著。後來從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高管人員,轉修香港數碼港學院I T 專業文憑,打做一次脫胎換骨。轉眼間,退休後尋回自己的初戀一一文學,現任多家非牟利組織委員及幹事。著作:《從哲學角度剖析佔中運動》。
上載日期:20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