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極端天氣下的極端生活

極端天氣下的極端生活

 

前幾天,筆者在準備主持一個線上國際會議時,收到一位埃及同事的電郵。他告訴筆者,希望他的電子郵件能順利送達,並表示如果當天有電,他會盡量參加會議。目前,埃及正面臨極端熱浪的重大挑戰,開羅的氣溫高達攝氏46度,熱到連手機電池也容易失靈,情況令人關注。為了緩解電力消費激增的情況,當地每日停電三小時,開羅的停電時間是下午3點到6點。

 

這封電郵讓筆者回想起去年七月,在意大利參加國際學校圖書館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hip)週年大會進行專業分享的兩週期間,從新聞報導中得知西西里島的氣溫達到了攝氏46度,救援隊正在希臘和瑞士阿爾卑斯山奮力滅火。當時筆者身處羅馬,每天都處於紅色警戒狀態,氣溫高達攝氏41度,熱浪席捲,水瓶不離手。儘管美食當前,但因為飲水易飽,筆者也無法享受太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5年推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這十七個目標旨在應對全球挑戰,包括極端天氣,期望到2030年為所有人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其中:

 

目標一旨在消除因極端天氣加劇的貧窮,特別是在農業依賴度高的貧困地區。

目標二關注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導致糧食不安全和價格波動,加劇飢餓和營養不良,並鼓勵可持續和氣候適應型農業。

目標三指出極端天氣會增加疾病風險,例如熱浪導致的中暑和心血管疾病,洪水引發的水傳疾病,因此提高醫療系統和公共健康基礎設施的應對能力至關重要。

目標六強調洪水和乾旱會影響水資源質量和供應,威脅飲水和衛生設施,因此需加強水資源管理。

目標十三直接針對氣候變化,鼓勵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氣候適應能力。

目標十五認定極端天氣會破壞生態系統,導致森林火災、乾旱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因此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是關鍵。

 

儘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了前瞻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已有一段時間,但踏入2024年,極端天氣問題依然肆虐。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因極端天氣正面臨乾旱,居民被建議節約用水,隔日洗澡,使用一次性餐具,並限制洗衣和洗碗。

 

甚至世界第二繁忙機場 — 迪拜國際機場,今年4月也因極端天氣遭受有記錄以來最強降雨,在24小時內經歷了超過一年平均降雨量的降雨和高達70英里每小時的強風。這使得大部分機場基礎設施,包括道路和跑道,均被淹沒,旅客交通中斷,影響了不少旅客的行程。

 

事實上,除了不同地方政府的參與和推廣,社會各階層和各行各業也有責任共同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護地球,愛護大自然,最終讓人類受益。在這方面,圖書館的角色不可忽視。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的不同專業部門就圖書館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職能進行了多場線上研討會。筆者也曾受邀在IFLA學術及研究圖書館部門進行相關演講。

 

在參與多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同仁的倡議。他們每年舉辦圖書館員工培訓活動,為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設立專架,擺放相關書籍供讀者閱覽。此外,學術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的職工參與線上和線下的研討會,分享在教育場所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經驗,激發更多同行的關注。自2016年推動至今,問卷調查顯示,九成的日本人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所認識並給予正面評價。

 

紐西蘭的圖書館同工除了透過講座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之外,還重視與土著及各族裔的合作,確保這個重要課題能傳達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馬來西亞和斐濟的圖書館同仁們在打擊錯誤信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促進教育和分享科學事實,以及提供一個健康且重視環保的場所,邀請專家來進行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對話和探索。圖書館提供的相關資源和適當的實體空間,使讀者能夠共同學習可持續發展目標,共享知識和科學,並在實踐中強調公平、公正和包容性。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的線上圖書館世界地圖,則提供各地圖書館專家一個適切的分享平台,讓大家了解各地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挑戰和成功故事,互勉互勵。

 

筆者相信,只要大家各司其職,盡心履責,共同努力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陳敏儀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持續專業發展和工作場所學習(CPDWL)部門首位港人主席,也是首位亞洲華人擔任IFLA專業部門委員會主席。任教香港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管理碩士課程逾十年,開創針對無障礙資訊學士學位課程學習單元。教育基金董事及中學法團校董會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