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垃圾徵費」已經無限期延後,等於政府取消此次已經決定的政策(行動),在這樣冷靜的環境下,更應該重新深入探討。
政府能夠從善如流以民為先,真正實地考察,明白重點情況,不會拘泥於高高在上的官位。市民與議員守著本份也要稱讚,充分溝通交流,沒有對抗漫罵,提出實質性的事前事後問題,希望日後辦得成功。
首先,「垃圾徵費」是改錯名,「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家家戶戶都要拋棄垃圾,這是正常的消費活動,並且有助經濟增長,為什麼消費變成犯罪,要罰款?建議重新構思,從口號名稱開始,好好想清楚,有意思、容易記、又爽口(上口),環保又分類、世界環保在香港、環保分類你我齊齊做、分類分類好好做、垃圾分類處理好;世世代代都美好...。核心問題是提高環保的優質生活,處理好垃圾,做好垃圾分類。
其次,在開展工作之前,政府要說明長遠環保的工作目標,與相關業界做好溝通工作,了解政策流程的可行性,細節的安排靈活度,前端分類的步驟,以及後續的回收分類處理,政府便是一位全盤協調人。當一套清晰的路線圖確立後,便可以進一步設計教育推廣模具,因為此項目非常龐大影響深遠,政府要做到上情下達,教育廣大市民,然後下情能夠上傳,將工作優化。令市民知道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必須從教育開始,由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為首,講解詳細的環保理念,人類對未來生態環境的責任和保護,世界各國的環保工作現況,例如台灣及日本的成功實施,在校內實行所有環保的措施,包括節省物件的消耗、垃圾分類、循環再用等等,使用分類膠袋是可自動降解的材料,其實最重要的理念,是維護清潔衛生的美好校園,每一位學生都以學校的美好環境而自豪。
其三,是堅持人人都參與的環境保護「義務工作」,充分在社會、屋邨、人群團體等進行教育宣傳,配合學生回家支持,建設未來美好家國的衛生環境。由此帶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道德義務貢獻,是君子做人必要的原則,《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依照大眾的利益去實踐道義,小人只通曉個人私利而爭奪不休,政府引導眾人以道義先行,社會整體榮譽便能提高。從這個話題開始,善用此次機緣,領導全民德育教化,建立新的價值觀和操作模式,加大宣傳規模,讓市民參與監管,點滴不能疏漏,與人民共享未來的優質環保成果。
老百姓有很多權利:旅遊、就業、自由往來...,但必須要完成的義務:不亂拋垃圾、垃圾用分類袋子、依照交通燈過馬路...,如果人人亂拋垃圾,再更多清潔工人也做不來,香港只會成為臭港。如果垃圾不分類,香港無法成為一級環保城市,只會在世界大城市中落後,堆填區很快飽滿,土地成為垃圾場不能加建住屋,樓價又上升了。如果大家都不按照交通燈過馬路,交通意外大增,沒有人想見到自己的親戚,成為交通意外的亡魂。
中華文化提及義務,在《周易.坤.六二.文言》「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對外的義務工作,是君子本於內心的正直,是一種無計較的貢獻精神。先想想自己要付出的義務、納稅,這個城市才會更美好,然後大家可以用平等的機會來享受權利,均衡的義務與權利,才是社會發展的硬道理。
教育傳承:權利與義務要平衡,但人先要貢獻義務,這是強者、能人的表現,多數人願意付出,反而成就其他人獲得權利。例如有義務教師,必然使更多青少年有權利受教育。
商業應用:企業能夠組織義務工作隊,除了服務社會,也可增進員工之間的團結情感,為他人散發正能量外,卻在無形之中提升公司的良好形象。
作者:潘樹仁
學習飛機工程,自少熱愛中華文化,工餘時間研讀經典及哲學,推廣禮藝文化十多年,用象形文字教授文化和道德價值課程,獲廣邀演講發出正能量,教授氣功,為大健康加油點燈,推行養生文化預防醫學。
出書十本,發表三百餘篇論文,其中多篇被國際學術期刊收錄,文字稿超過三百萬。
上載日期:2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