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拜登政府和民主黨「最後的瘋狂」   

拜登政府和民主黨「最後的瘋狂」   

 

      隨着特朗普再次當選,全球政治舞台似被一層陰霾籠罩。11月9日《紐約時報》刊文稱其勝選:「用『混亂』一詞不足以形容,『動盪』或許更貼切,『革命』也不為過」。而特朗普在兩周時間內宣布的新內閣重要高官名單,意味着美國政治與社會、文化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標誌着一個時代(民主精英統治)的結束。

 

  其中,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與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統領即將成立的「政府效率部」,旨在以拆解政府官僚機構、削減多餘的監管法規和浪費的開支來重組聯邦機構,劍指聯邦文官系統;霍士新聞主播海格賽斯(Pete Hegseth)領率國防部,意在整頓美軍武官和部隊。未來四年,聯邦政府這部機器會因翻天覆地的結構改組和徹底的革命清洗以至面目全非,前朝的民主精英政客及學者翻身無期;四年後,就算民主黨成功搶班奪朝,但屋塌房已毀,曾經堅守的政府架構和熟悉的白宮再也沒有了!

 

  美國上下一片嘩然,外界預期美國現有精英及利益團體和隱藏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強烈反彈,或將反噬特朗普,因為這已非意氣之爭,或簡單的政黨團派之爭,和個人性格作風之爭,而是整個精英階層和民主政治管治團隊最後的背水一戰,以及瀕臨生死存亡的極地一擊。特朗普,他勝選也未必能成功上任?

 

  如今距離年底僅剩不足一月,特朗普也需經過渡期接棒才能真正在2025年1月20日入主白宮。就如同古代將軍凱旋需層層報捷一樣,特朗普要經過拜登政府授權的過渡期(類似於「交接兵符」),再由選舉人團在國會裏正式「點兵」,最終由現屆副總統哈里斯作為參議院主席(如同古代的「史官」)於2025年1月認證,才算真正「登基」。但美國兩黨之爭,早已不是單純的「輪流坐莊」,而是堪比「短兵相接」有你無我的白刃戰。

 

  在接下來不足兩月的「交權」期內,特朗普不僅將面臨拜登政府與華府精英及民主黨人「最後的瘋狂」與拚命一擊,還有美國權力機構和利益團體的重重挑戰,甚至嚴重危及個人的人身安全。這些,都將決定他最終能否平安撐到「登基」!

 

  一般而言,從11月初美國大選結束到明年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的這兩個月「窗口期」,是世界地緣政治最為脆弱動盪的時期,所有可想像的和不可想像的都可能會發生,尤其是在政治暴力歷史悠久的美國!

 

  拜登政府和民主黨「最後的瘋狂」

  根據美媒報道,上月初民主黨雖然敗了大選,然而民主黨人似已為針對特朗普而自發形成「拚死抵抗陣線」。其支持者高呼共和黨「選舉舞弊」,一些支持性別多元化和反種族歧視的團體亦走上街頭,揚言特朗普上台就「潤」出美國。更有甚者,像「安提法」(Anti-fascist)這樣的組織在西雅圖等地出現了武裝抗議的苗頭。

 

      多位民主黨州長及總檢察長正收集證據,預備以法律手段對抗特朗普揚言上任後立即以行政命令執行全面大範圍的驅逐非法移民行動。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召集州議會特別會議,擬立法「維護民主」,搶佔先機。馬薩諸塞州州長希利(Maura Healey)強硬表態,抵制特朗普可能的驅逐移民行動。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則宣稱,將無視特朗普任何「反人權」規定。目前,美國多地「藍牆」區域暗流湧動,頗有山雨欲來之勢。

 

  拜登政府方面,更是接連出招,精心策劃政治陷阱,在政黨交替、權力交接期上演最後瘋狂一舞。

 

  首先,加快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升級俄烏衝突。11月18日,拜登總統撤銷了向烏克蘭提供先進武器的關鍵政策,包括遠端導彈和殺傷人員地雷,授權烏克蘭使用美製陸軍戰術導彈ATACMS攻擊俄羅斯本土,還允許美國軍火商派人進入烏克蘭前線維護和修理美式武器裝備。

 

  此前為避免美俄直接衝突,拜登政府決不允許跨越這一紅線及軍火商參與,現行舉措明顯則是為特朗普設陷阱,一是針對其競選時誓言要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待他上台解決俄烏衝突只會因無比困難而食言;二是激怒俄羅斯,升級俄烏衝突。在俄羅斯的激烈反應下,例如普京總統現已直接簽署命令降低俄軍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的門檻,俄軍宣布用新研發成功的高超音速中程導彈對烏克蘭西部的戰略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還發布了使用該導彈對北約幾個大國首都進行打擊所需的時間。如此一來,極有可能會演變成北約與俄羅斯,美國與俄羅斯的核戰爭。

 

  其次,派遣航母打擊群,加劇亞太地區緊張氣氛,挑釁中國。日媒報道,為了「美國總統交接前後的穩定與安全」,美軍將在近期部署三個航母群到亞太區域。其中「喬治華盛頓」號已到了日本橫須賀,「卡爾文森」號正在路上,而「林肯」號未來將會採取航穿印度洋到南海,然後再返回美國聖地牙哥母港的行動模式,以確保在明年1月期間至少有三個航母群在亞太區域內。

 

  美國防長奧斯汀還特意曝光美軍「仁愛礁特遣隊」入駐仁愛礁,且在此埋伏已久,目的就是與菲律賓軍隊和海警「並肩作戰,一舉擊潰中國」;同時也會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部署至琉球群島,安排陸軍多域特遣隊到臨近蛙島的菲律賓巴丹群島。「濱海作戰團」則裝備了大量300至1000公里射程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和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多域特遣隊配備可發射500公里射程的標準6防空導彈和1700公里射程戰斧巡航導彈的堤豐中程導彈發射系統。美國這套「組合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不僅是拜登總統一次「臨走前的攤牌」,更是企圖把亞太地區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第三,拜登和民主黨還可能在下台前鋌而走險,以謀求繼續任「戰時總統」。上周,《紐約時報》發文援引匿名西方情報官員暗示,拜登總統可能在離任前,會把蘇聯解體後從烏克蘭拿走的核武器還給烏克蘭。1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回應時表示,美國有關向烏克蘭提供核武器的討論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倘若消息為真,拜登政府此舉將進一步激化俄烏衝突,甚至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乃至揭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最後,拜登政府通過一系列挑釁性舉動,最大限度地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將地區局勢推向不可挽回的邊緣。他們究竟是為着最徹底的彰顯民主黨人維護美國霸權地位的使命,還是為了給特朗普製造上任時不易解決的難題,亦是可以趁亂黃袍繼續加身?或許幾者兼而有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民主黨人正在欲望叢林的瘋狂邊緣玩一場危險的遊戲,而遊戲的最終結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美左右文化價值觀的衝突兩極化或會對特朗普帶來重大危機

  本屆大選,特朗普與哈里斯的對決不僅體現在美國內部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較量(包含政策主張、經濟發展、外交事務等),還集中於左右派之間意識形態「文化戰爭」的角逐。在價值觀上,特朗普代表着高科技資本的利益,與保守白人為上主流文化的取向和最廣大勞工藍領階層的訴求;民主黨則代表着華爾街精英官僚學府的利益,與種族平等性別無分界別的普世價值,以及正在萎縮的傳統工會的立場。

 

  眾所周知,美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傳統宗教價值觀,因此特朗普的支持者強調傳統價值觀、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而哈里斯的支持者可能更傾向於進步主義、多元文化和社會變革,也就是民主黨長期以來主導的所謂「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

 

  「認同政治」是民主黨激進「左派」文化政策的產物,近年推動的「新四大自由」,包括:(一)公帑支援未成年轉性手術自由化、(二)吸毒自由化、(三)盜劫「零元購」自由化和(四)非法移民自由化。拜登政府的放任自流,甚至暗中支持,導致了LGBTQ、「黑命貴」、墮胎權主義者等少數社會群體權利以及類似小眾文化的崛起,並在各個層面對美國主流保守文化構成了巨大挑戰,乃至威脅。二戰以來,民主黨進步主義與共和黨保守主義之間在文化領域的鬥爭從未停止,但在兩黨大選之中的爭鬥慘烈程度前所未有,被視為美國文化的「生死之戰」。

 

  特朗普是美國「覺醒文化」(Woke Culture)的剋星,反對吸毒自由化、跨性別自由化、盜劫自由化和非法移民自由化,誓要打倒「新四大自由」,要顛覆民主黨左翼自由派所推動的「政治正確」,還以美國社會的本色價值,恢復民眾對美國未來的信心。他肆無忌憚,口沒遮攔,揭開那些戴着「進步自由派」面罩的偽裝,即華府精英統治集團,背後是各意識形態、文化價值、政治價值、倫理價值的粉飾包裝之下的「價值同盟」,更隱藏「深層政府」的議程,利用政商利益聯合體,操縱美國政治為己服務,將民眾的真實訴求、情感和權益都踩在腳下。他選舉大勝,實際上恰恰是物極必反的民主黨「極左」必然導致共和黨保守主義運動的「極右」文化政策的勝利。

 

  所以特朗普的捲土重來,代表着美國基層民主對精英統治階層的一次總的反攻,一次大的清算,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和一個全面的奪權,表示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將向保守主義、傳統主義、本土主義、權威主義、舊有秩序與價值體系的「回歸」。美國民眾期盼他這樣一位強勢的領袖來撥亂反正,維護美國社會道德底線,捍衛福音教派的核心價值觀。但這些,無疑會將文化宗教矛盾、政治衝突、意識形態和激進主義的抬頭,集中爆發在一個人身上,不斷誘發政治暴力活動!故而有人猜測,特朗普極有可能近期內再次遭遇天羅地網式的暗殺,更有估計這一切將會在2025年1月20日前發生!

 

  民主黨人無法容忍美國民主精神與精英制度的終結,以及對自二戰以後(尤其是冷戰後)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經濟─文化模式的否定,他們必會扭盡六壬,使盡陽謀陰策,出現包括升級俄烏衝突、製造亞太地區緊張局勢,甚至擴散核武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來阻斷特朗普的倒計時上台。一旦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前發生「不測」,也根本不存在副總統萬斯順位繼任的問題。那麼,總統寶座和政權,也許會重新在國會內大洗牌。拜登等人最後的瘋狂究竟會走向何方?世界局勢又將怎樣發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上載日期:2024.12.03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