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奇文向大家推薦:
原創 硬核的熊大 金融路人甲
https://mp.weixin.qq.com/s/bn1lVV6TNJlEivosF8I1PA
當今全球的地緣局勢,正一步步朝著我8年前預判的方向走,中國在經歷了最近30年的韜光養晦之後,一步步從幕後走向台前。
千年頂級陽謀如今看來,對手完全無解,攻守易型已經開始轉變,看懂當下的局勢,對每一個人未來的財富配置都至關重要。
10月6日,中國援助的巴勒斯坦拉姆安拉道路延長專案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了開工儀式。有意思的是,該專案總長度才2.776公里,但基建狂魔和巴勒斯坦雙方公佈,建設工期需要一年。開工的日子選得挺有深意,剛好距離“阿克薩洪水”行動整整一年。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的卡薩姆旅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起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火箭彈襲擊,軍事行動代號“阿克薩洪水”。以色列隨即宣佈進入戰爭狀態,對加沙地帶哈馬斯目標發起代號“鐵劍”的行動。由此整個中東陷入目前戰火紛飛的局勢,葉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組織等武裝力量輪流加入這場旨在反以意在反美霸權的軍事行動。
到了今年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上伊朗也終於出手,向以色列發射了200枚中程導彈,規模之大前無古人,給東方大國生日放了巨大的煙花。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國援助巴勒斯坦修建公路的那個地方,一直是被以色列視為禁臠的地方,無論是附近的約旦,還是埃及等中東國家都不敢踏入半步。但是我們直接在那裡修路,而且一修要修一年,如果遇到什麼颳風下雨,想都不用想,工期可以任意延長。
巴勒斯坦是什麼地方,現在戰火紛飛,中國人既然在那裡修路,那需不需要後勤保障?如果遇到安全問題,需不需要我們派兵進駐保護本國公民的人身安全?當然需要。中國現在直接在美國這個對手的棋盤核心區落子,這個國家自古以來擅長對弈,下圍棋的功夫天下無人能敵。無論是過去隱忍幾十年發展經濟,還是當下處理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都是在下圍棋。
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中東的局勢已經在升溫了,我們的劍鋒表面上看直指以色列,但最終刺向的是以色列的兒子美國。你會問,以色列現在連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營地都敢炸兩次,我們這是何來的氣魄和自信直接在中東核心區落子將對方的軍?
1.2萬公里射程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直接掠過夏威夷上空並且最終分裂出的幾個彈頭準確無誤落在夏威夷附近的公海,提前幾天收到通知的美國發射了三枚導彈攔截都鞭長莫及。很顯然,當年赫赫威名的薩德防空系統在東方大國眼裡已經成為歷史遺物,導彈掀起的巨浪震耳欲聾,而全球聞訊一片靜寂,聰明人都知道世界秩序將要改變,偶有噪音出現也只是撮爾小國在刷存在感,不值一提。
前陣子,以色列在黎巴嫩上空設立禁飛區,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從黎巴嫩撤僑,必須按照以色列指定的航線飛行,並且還要拿武器交換才能獲得以色列的批准以換取從黎巴嫩撤僑的資格,德國為此就付出了100輛豹2坦克的代價。東方大國解決這件事的方式很簡單粗暴,6艘052D導彈驅逐艦進入地中海排成攻擊陣型,並且開啟火控雷達對準以色列。兩個小時後,國航的空客A330飛越以色列設立的禁航區,平安降落在黎巴嫩貝魯特機場。
伊朗一直被嘲諷為慫包,現在也出手了,無論你說它是真的慫包還是另有謀略,事實是伊朗的軍事行動必須得到東方大國的點頭才能啟動。為了鼓勵伊朗,甚至最近《長津湖》已經在伊朗上映,東方大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伊朗人,美國是可以被打敗的,這是在給以伊朗為核心的中東抵抗之狐上思政課。
更重要的是,在對以色列發動報復行動之前,早就被美國和以色列滲透得爛透的伊朗必須先清除內奸,長期以來被保護的內賈德擔任了此次鋤奸行動,直接揪出了幾百名JD,甚至涉及聖城旅最高指揮官,這是什麼官職,這是直接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負責的軍方高級人物。
從目前的走勢看,中東的戰火不可能停,除了現在美國不想鬧得太大被拖下水之外,中東人民也不想停,除非以色列接受巴以兩國方案並且新仇舊恨一起清算。俄羅斯也不想讓它們消停,因為俄烏戰爭打得很拉胯,俄羅斯可以通過中東戰爭給自己減輕壓力喘口氣。
重要的是我們雖然沒有直接出手,但落子中東核心區域說白了就是鎮場子。我們也並非好戰,而是只有徹底剷除中東的毒瘤以色列背後的美國霸權,才能真正迎來這個世界的穩定與和平,守住我們自身的核心利益。
中東是什麼地方,兵家必爭之地,相當於當今世界的十字路口。南邊是非洲,西邊是歐洲,東邊是亞洲,它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中間地帶,它溝通著印度洋和大西洋,扼地中海、黑海、裡海、紅海和阿拉伯海以及蘇伊士運河這樣的咽喉要塞,關鍵是這個地方竟然出現了人類現代工業文明的底層燃料:石油,而且存量全球第一。
要位置有位置,要資源有資源,中東這樣的位置,進入現代工業文明以來沒有一個強國希望看到中東內部出現強大的國家,因為只有破碎不穩的中東才符合中東之外的國家的利益,這就是赤裸裸的政治。當年的蘇聯和美國,都不希望看到統一強大的中東,因此各自扶持自身的力量攪亂中東。只是美蘇爭霸冷戰結束之後,以色列成了美國在中東的代言人,而且沒有對手,這就是為何以色列至今為止依然非常囂張的核心原因。
但是,崛起的中國同樣需要石油,伊朗的石油就幾乎賣給了我們,還有沙特等國的石油也是賣給我們,如果中東這個地方的掌控權不在我們手裡,那中國的能源安全必然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因此韜光養晦幾十年的中國,終於在最近兩年頻繁秀肌肉,甚至開始落子中東。
而我們的戰略佈局,就是老中醫調理法,中醫講究標本兼治,講究慢調細養,火候要到位,但也不能太過,每一步都是見機行事,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是道家的思想。道為戰略佈局,術則相機行事,美國遇到中國這樣一個5000年的老中醫不敗才怪。
先是2023年3月,沙特和伊朗在北京達成協議同意恢復兩國外交關係,並且迅速重新開放大使館通過對話和外交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這對“千年世仇”的這一舉動被外界形容為“石破天驚”,背後是東方智慧。
之後今年6月中國舉辦了為期七天的高層軍事幹部培訓班,中東22國軍官赴華參加研討班,參加了培訓班之後,中東的那些國家簡直開掛了。哈馬斯打前陣,胡塞負責封鎖紅海,還時不時炮轟美軍的航母,哈馬斯打累了真主党上,真主党累了現在伊朗出手,到了這個節骨眼中東戰局全面升級已經是可以預料的事情,甚至連索馬里海盜現在都成了索馬里護航編隊,配合胡塞武裝打擊英美前往以色列的補給船和商船。
緊接著,7月21日至23日,應中方邀請,包括法塔赫、哈馬斯在內的巴勒斯坦共14個派別在北京舉行了和解對話,並簽署了《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很顯然,標本兼治的療法,關鍵還是內部穩定,只有內部團結中東才能擰成一股繩把美國的霸權摧毀掉。
從戰術打法看,以前打以色列中東國家是一窩蜂一起上,這次是一點點上,各派武裝力量輪流攻擊,慢慢耗著,這是在熬以色列,也是在燉美國。雖然美國一直不想直接下場,但是形勢逼人,一旦以色列對伊朗實施大規模報復行動,那麼伊朗也會加倍奉還,美國不下場都不行。
以色列現在是幾萬家企業破產,經濟幾乎停擺,民眾動不動就躲防空洞,時不時幾十萬人上街遊行,內資外逃外資恐慌。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左右不是人,保守派認為他太激進,激進派認為他太保守。沒事,老中醫最擅長調理,慢慢熬。美國之所以一直不輕易下場,那是因為它現在還是大哥。不是大哥不能下場,而是大哥不能輕易下場,如果大哥下場一定要乾淨俐落打垮對方,否則打得很拉胯的話,大哥就沒法繼續成為大哥了。
前有蘇聯打阿富汗,結果愣是把自己帶入了解體的死胡同;後有俄羅斯按捺不住打烏克蘭,結果又是一場拉胯的戰爭,也讓大家看到了大毛的實力確實一落千丈了。即便現在我們看以色列,雖然把哈馬斯打殘了,但哈馬斯還在,人家沒消失啊,所謂的中東小霸王也是大不如前了。你要麼能一次性搞垮對方,但搞不垮還被拖著,其他國家只能當笑話看。
對我們來說,我們之所以敢在兩年前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講出“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就是因為我們知道美國確實能力不行了,否則以我們的智慧,怎麼可能輕易叫板對手。
但我們也不可能輕易出手,這就是為何菲律賓今年一直在南海鬧,我們也沒有真正動手的原因,因為中美的博弈,誰先出手誰就最容易被拖入戰爭的泥潭,最終爭來爭去還便宜了其他國家,美國知道這一點,我們更懂這一點。
但無論怎樣,世界秩序要重新改一改,這已經是全球都看得到的正在發生的事情了。我們確實在過去幾十年通過韜光養晦積累了強大的實力,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但世界格局走入這個局面,關鍵是美國自己廢了自己,當下的局勢就是中國的頂級陽謀,美國完全無解。
其實歐美人的祖先在大航海時代也是非常拼命的,美國人在上個世紀也同樣非常拼命,否則不可能有今日的美國取代當日的英國和蘇聯。但是美國實力真正最鼎盛的時間是在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克林頓時代。蘇聯解體後美國蠶食了它大量的資產,同時萌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訊化革命,真正爆發出巨大的財富效應和科技效應是在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晶片產業等高科技和產品都在那個時候爆發出巨大的商業前景,因此才有了美國大量科技公司上市,也由此有了美國90年代末的科網泡沫。
不過,科網泡沫之後的美國更是走上了金融嗜血的道路,隨著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美國的產業開始大規模轉移,實體經濟進一步空心化,金融業和互聯網虛擬經濟越發龐大。美國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曾經的美國,因為金融來錢來得太快了。
猶太資本掌控的美國根本不可能走回搞製造業的老路,他們覺得來錢慢同時還累,這種髒活累活就讓中國這種“長工”去做吧,以至於現在就連波音公司這種巨無霸的航空企業都很拉胯了,否則不會接二連三出現安全事故,並且現在整個美國社會也開始非常撕裂。
只是當年的技術長工幹著幹著現在成了技術領頭人,但管財務的依然是美國,問題是管就管吧,結果越管越亂。技術總監一開始只是想看看帳本,否則這工資發出來總是感覺缺斤少兩,而且是帶著一堆技術工人想看帳本,但對方一直不想給你看,所以現在技術總監也想自己做賬管財務了。
沒有永遠不衰落的國家,也沒有不會崛起的民族,美國那點歷史跟我們比真的差太遠了。那點急不可耐的德性跟我們也沒法比,這幾十年一直在吃補品,問題是太補了,美國現在的問題是虛不受補了,35萬億美元的債務隨時就是定時炸彈,搞不定這件事美元的信用只會一落千丈。
現在就耗著以色列燉著美國,如果從俄烏戰爭開始算已經3年了,燉多三年美國絕對扛不住,到時我們再出手也不遲。所以,其實從三年前開始,就是決定國家和民族未來走勢極為關鍵的階段,否則上層不會在2017年強調我們進入百年未有之變局。
股市也好,樓市也罷,如果看長遠的話都是一個國家未來綜合實力的定價。如果你看好國家的未來,那你現在怎麼押注都不為過,如果你只是短期投機一下,那你自然要注意市場短期內一定存在巨幅波動。但是長期做多中國,我絕對看好。從事金融的人不懂實體經濟更不懂軍事,這是國內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通病,他們是最容易被西方洗腦的一幫人,他們的估值模式也是西方的模式。
而實際上,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民幣兌美元的真正匯率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來。中國坐擁14億人口,佔據全球35%的工業總產值,加工了全球一半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發電量是美國兩倍,壟斷核心金屬元素冶煉技術,絕無僅有地擁有最完備的工業產業鏈,去年接近64%的技術智慧財產權是我們的,而美國只有不到8%……若論軍事實力,那就更不需要論了,幾乎壟斷了最先進的軍事技術,比如衛星技術、導彈技術、航母靜音技術、雷達技術等等,我們的轟20一旦服役,美國連剩下的一點軍事優勢都沒了,我們是陸海空都可以稱霸。別說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我們都可以直接幹過去,第二島鏈破了,美國所謂的第三島鏈就蕩然無存了。
但現在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竟然還是接近7!這不是它真正的幣值,而是我們有意而為之,也是美國有意為之。但未來十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的中國,這個幣值自然就會重新改一改,從7變成6變成5甚至變成3都很正常,大家一步步看,睜開眼好好看。什麼叫經濟?經濟不是很多人眼裡的房價,也不是很多人眼裡的互聯網,格局太小了。
經濟是什麼,經濟是主權貨幣的霸權,是你擁有印鈔權,是你的貨幣在全球暢行無阻並且人家都願意拿你的貨幣來買你家的商品。五眼聯盟的澳洲不是很反華嗎,我們買他們的礦石現在他們照樣得接受人民幣,我們買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人家更是樂意用人民幣了。而貨幣的背後是軍事的絕對碾壓力,是用工業體系+軍事支撐產生的信用,是國家信用,也是製造業的信用。
人民幣的崛起,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崛起,而是這個世界需要它崛起,否則怎麼可能會出現金磚集團國家的“金磚幣”,其背後不就是人民幣作為支撐嘛。我們國內一個打火機零售價一兩塊錢,成本幾毛錢,賣到歐美幾歐元,中間這麼多的溢價,錢哪裡去了?不就是西方的金融和貿易體系嘛,不就是西方的國際航運管道嘛,這些東西都掌握在他們手裡,你的產品定價空間能有多大,你願意繼續這樣幹下去嘛?難道你不想也漲點工資,就跟歐美人一樣吃點更高的福利?你當然不願意,正常人都想過上更好的日子,但這需要國家的實力去支撐。
隱忍這麼多年現在從幕後走到台前,直接當上了時代的弄潮兒,這個國家不就是想重塑自己的商品和工業的價格體系以及重塑自己的資本市場定價體系嗎?所以,以色列只是我們的一顆棋子,沒錯,由不得以色列,中東也只是我們的其中一個戰場,我們都是為了燉美國,最大程度耗掉它的元氣,到時再撕破臉皮都無所謂。
軍事實力擺在那裡,一決高下就可以順利解決金融、貿易以及航運等問題,為人民幣的暢行掃清各種路障。未來我們不但會開放金融市場甚至是更多的市場領域,但不是現在,這需要一個過程。國家的格局遠非很多人想像般那樣只是為了打而打,打不是目的,民族的復興才是目的。中國要成為世界的中國,即便是以色列和日本,我們也並非真想弄死他們,我們要的是生態,這就是大格局。
一旦實現這個目標,就意味著我們擁有了定價大宗商品的實力,擁有了定價資本市場的能力,擁有了定價產業鏈的能力,國家價值上去了,國民財富也自然上去,國人的購買力也自然上去。很多人擔心過去幾十年大基建時代留下來的地方債,格局又小了,沒聽10月12日財爸說的嗎,中央還有往上加杠杆的空間,財政赤字也有較大的空間。這不是在告訴股市和債市的人聽,這是在告訴全世界,我要開始印鈔了,現在開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方式印出來的錢,我們未來會告訴這個世界,我們值這麼貴,我們可以印鈔。憑什麼?憑我足夠隱忍默默壯大了自己,憑我現在拳頭硬了,憑我後面有一堆人跟著我也想看帳本,不信你試試,東風31庫存量是最多的。
如果你有足夠睿智的眼光,你不會擔心這個國家每一步走出來的戰略,沒有誰願意在這個節骨眼拿民族的前途開玩笑,這個代價沒有人可以承受,上層的智慧遠非民眾能夠理解和看得懂。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