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報章報導(東網: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41221/bkn-20241221110013109-1221_00842_001.html),天水圍一間小學近十年的傳統水耕室及土耕農地,引入物聯網(IoT),太陽能操作,智能+環保,可喜可賀!今年冬至,更將收成送贈慈善團體和老人院,將可持續概念融入社會,值得鼓勵!
嗇色園主辦的可銘學校(小學)使用近十年的水耕室及旁邊的土耕農地,引入煤氣公司研發的物聯網(IoT)控制系統,提升為智慧農圃。系統以太陽能運作,智能又環保。透過傳感器和微型控制器,全天候監察和控制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營養液濃度、酸鹼度和含氧量等。
冬至前夕,學校聯同企業義工隊把校內智慧農圃,以及企業的慈善農莊所收割到的有機蔬菜,送贈予慈善團體及老人院,為他們冬至「加餸」,吃一頓有機、可持續的冬至飯。
智慧農耕已納入學校的科學科課程中,希望學生善用智能化系統學習科學知識,透過親手體驗耕種了解自然生態系統,認識生物多樣性,並加強環保意識。
譚鳳婷校長表示:「學校希望建立一個綠色的學習環境,有助穩定同學情緒,有SEN學生參與耕種活動後,覺得心情更平和。」
黃威瑋同學(四年級)介紹:「使用自動化系統後,系統自動加水及營養液,可以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就知道最新狀態,既方便又有趣。」
除了學生,校方亦鼓勵家長參與,既可增加親子互動,又可親身體驗綠色生活。家長心聲:
。很好的親子時間。
。教導小朋友珍惜食物,愛護環境。
。由下種子、除草、澆水到施肥都讓學生親自體驗,付出心機和時間,當見到開花結果很開心。
。耕種過程可以訓練我(家長)的耐性。
。收割到的蔬菜又可以帶回家吃。
。現在加上自動化設備,節省不少時間,可以多睡一會。
譚校長指出,是次成功推行智慧農耕,有賴煤氣公司全方位的支援,「煤氣公司除了免費把他們員工研發的物聯網控制系統提供是學校使用,又幫忙設置及安裝所需設備,為水耕室及農地智能化提供專業意見,更派員到校教授學生們如何使用系統及分享種植經驗,支援軟、硬件的需要,才可讓學生以全新模式學習耕種。」
煤氣公司集團環境、社會及管治總監集團企業事務總監李健明高興表示,「這套系統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STEAM的興趣,更希望在學生心中播下環保的種子,學習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性。未來,我們會繼續把這套智能系統送給更多學校,推廣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學校有興趣可以與煤氣公司聯繫啊!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