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混合了太陽曆、太陰曆和甲子曆的中華曆法

混合了太陽曆、太陰曆和甲子曆的中華曆法

 

中華曆法

 

由於年近歲晚,獲不同社團邀請作為嘉賓談乙巳年流年運程,通常會先介紹中華曆法,其實中華曆法比西方的格里曆法更所謂科學,格里曆是常稱為西曆的一種太陽曆法。

 

格里曆是歐洲由1582年10月才使用的曆法,在1923年,希臘是最後一個採用格里曆的歐洲國家,到20世紀受西方宗教影響,大多數非西方國家也採用了格里曆。

 

中華曆法本身是混合了太陽曆、太陰曆和甲子曆的曆法組合。

 

 

年 - 太陽曆

中華民族早已對地球與及太陽的週期運行有詳細紀錄:

史記 - 五帝本記:「歲三百六十六」

索隱:「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數也…日一日行一度」

早在耶穌出生同期的漢代人,已觀測到「天球」(稱為周天)分作三百六十五又四份一度。

現今所謂科學測量365.242190日為一年

 

中華曆法的太陽曆,即是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和太陽運行所出現的天象和氣候變化而制定的,此種曆法能夠幫助農業有序生產 。

 

 

月 - 太陰曆

而制定月的曆法是依據月的朔望,即是由月缺到月圓,月圓再到下一次月缺的日子定為一個月。

 

索隱: 「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二十九日半彊」

現今所謂科學測量29.5305889日為一月

 

中華曆法的太陰曆,亦與人類生理有關係,例如女性月經日子的間距。

 

日 - 甲子曆

於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是黃帝公孫軒轅建國元年,軒轅黃帝命大堯氏立十天干,作為數法之用,又立十二地支,配合十天干,以為記日、記月、年之曆法,更以登基之日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這種曆法,純粹用作紀錄年月日時的一種紀日方法,當然內裏是大有文章的,有機會再為大家解說。

 

 

智玄   黃德強 
紐西蘭及香港測量師、習堪輿術數經年、玄空飛星風水都天派入室弟子、精研子平八字、以科學角度解說風水命理。

 

上載日期: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