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剛很開心地宣佈今年財政赤字在計入發債之後, 會在一千億之內. 就好似小朋友同家長講, 我原本得零分而家有一分啦, 所以值得高興及嘉獎。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繼續講香港之所以有赤字, 主要最由於 週期性的外圍影響。 他多年來仍然用這個理由去為自己辯解, 就好似財政财赤的出現和他的能力完全無關。
但港大經濟及管理學院昨日出公佈, 卻指出香港財政赤字原因80%係主[結構性問題]而外圍影響只佔20%。 所謂結構性問題, 是指公政府公共開支及收入的處理, 這問題政府是完全有主導權去解決, 簡單講就是說特區政府財金管員理財不善。
結構性問題主導權在政府, 其實政府完全可將將支出同收入投放的渠道,方式,金額作出 改變。 但雖然主導權在政府手上, 政府人員有否能力去改變, 這才是個問題結徵所在。
我曾經講過好多次,政府在財政出現問題時, 卻药亂投。 大量浪費公帑投去不必要支出或者投放錯誤。 香港最大經濟板塊是金融 ,房地產和進出口。 其實最容易改善是金融, 只要金融措施及政策得當, 根本所需要的公帑並不太多。
政府常自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但實際漸漸褪色而不自覺(也有可能裝睡, 蒙混数年又過關)。 所有財經官員包括金管局余偉文,證監會及聯交所等人全部束手無策,仍然自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完全冇問題。
‘’不知錯,不認錯,又何能改過呢‘’。
其實如果股票市場興旺, 金融產品多元化的話 ,市民信心自然慢慢恢復,便會帶動對 市民對入市房地產和消費意慾增加。
去年十月左右,中港股市利用好消息短暫狂升, 即時好多人對前景充滿信. 可惜這種人為炒作因素並非實質增長帶動,所以曇花一現。當股市二萬三千點時候,我 曾經提醒市民小心, 因為我認為單靠炒消息,大市一定會快速回落。 而事實上,我的判断亦都應驗咗, 好多當時入市投資者的都變了蟹民。
但這亦都反映到,如果股市暢旺的話市民信心是會慢慢恢復, 但這必須是實質性而軌跡性活躍, 並非短期炒作。
我亦曾經在文章私視頻提出過改革金融政策意見,但政府從未認真採納過. 就算有, 出台的政策都是不倫不類. 就好似創業板可以升級的規定 就是最好例子。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參考返我過去的視頻和文章。 我並非只有批評,亦曾經提出不同的意見。
講返財政赤字, 政府一向強調審慎理財 但政府在财赤嚴峻之下是否真正 審慎理財, 我發覺值得商榷。
最近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一年合約方式聘請了一位高級特別助理, 年薪連獎金大約三百萬。 這位高級特別助理是前文匯報總編輯吳明。 他數月前不知原因離開文匯報,但隨即被陳國基聘請為高級特別助理, 並於一月初上任。 職能是"為香港政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意見"。
他這次聘用是利用短期合約無需經過立法會財委會批準 而特別方式處理,即係繞過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去聘用。
吳明是前文匯報總編輯, 只是一個傳媒人 ,並沒有政治,行政及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 他如何展示他有能力就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意見?
仲有一點,吳明是共產黨員亦是前文匯報總編輯 , 這次聘用會否令人誤會是中央特意派人入去監察特區政府做呢?如果是,又會否破壞一國兩制的正確路向, 引來被外間質疑的藉口呢?
據知吳明是陳國基多年好友 時常把酒談歡,如果不是中央刻意委派入特區政府,會否有人利用職權去益好友呢?又或者是否在過往吳明多次為陳國基向上面講好話,為報恩而提供延後利益呢? 我覺得特區政府不應該刻意低調處理, 應該嚴肅公開這任命的真正目的及原因, 否則好難交代 理財不善 及私相授受的質疑。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該是特首 帶領, 而特首亦都有百多名顧問, 究竟吳明有何突出的個人之處, 政府要刻意開一個位畀他呢?
嚴重財赤之下刻意繞過立法會去聘用一位經驗及職能不對稱的人士 是否合理呢? 奇怪的是在這聘用問題上居然沒有一個立法會議員提出質詢。
如果特區政府不詳細解釋清楚,這就正如香港大學經濟及管理學演講,財赤是政府理財不善的問題, 即是財金官員能力不逮及可能的利益輸送問题, 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是否要嚴肅督促及重新評估香港的財經官員是否能力與官職相稱,及防止私相授受, 濫用職權的問題。 解決了上述問題,嚴肅執行審慎理財及對症下藥 ,香港的財赤問題才有机會慢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