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恐怕這才是特朗普急於訪華的真正原因!

恐怕這才是特朗普急於訪華的真正原因!

網上深度文章向大家推薦:

 

原創 李榮茂 2025年01月23日

原文連結

 

特朗普在上臺前主動與中國元首通話,隨後又放出風聲表示希望在上任後100天內訪問中國,其急於訪華的態勢已然顯現。而透過現象看本質,特朗普此舉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首先,從金融層面來看,美國的經濟形勢可謂嚴峻。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資料顯示,2025 財年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將達1.865萬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2%,且國債總額已超過3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債務壓力,特朗普迫切需要通過金融手段來穩定局勢。

 

他計畫大規模印鈔,推高股市和金融市場,並試圖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支撐美元債務的新工具。最後再通過兩次“燒帳本”,先是美元,再是比特幣,從而抹掉過去的債務,以X貨幣為新的起點,重新分配全球財富。

 

然而,這種虛擬金融遊戲不管怎麼玩,都需要中國實體經濟的配合。鑒於時間緊迫,特朗普印鈔計畫大概率會在第一或第二季度實施,這也是特朗普必須儘快訪問中國的原因。而特朗普將TikTok禁令的寬限期從90天縮短至75天,便是以此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儘早邀請我訪華,否則將面臨更多經濟層面的壓力。這是美國一貫運用的伎倆。

 

其次,在政治層面,特朗普的算盤同樣打得很精。他炒作儘早訪問中國的消息,意在向歐盟、日韓、印度以及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發出強烈信號——美國正在實施戰略收縮,緩和對華關係。

 

此舉旨在刺激那些心存小心思、忌憚中國強大的國家,促使它們遠離中國,破壞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像俄羅斯、伊朗、東南亞、中亞國家等,很有可能會因此動搖。待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出現鬆動後,特朗普便會施展合縱手段,拉攏俄羅斯、伊朗、歐洲、印度、日韓、中東諸國乃至南美等各方勢力,重新對抗中國。

 

事實上,這一信號已經讓俄羅斯和伊朗等國開始重新審視其外交策略。俄羅斯一直希望與特朗普會談解決烏克蘭問題,而伊朗則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先是尋求中國的幫助未果,轉而又與西方接觸。

 

就連柬埔寨也表現出向美國靠攏的跡象。洪森的兒子洪瑪奈接任首相之位後,其外交動作如引入美軍駐紮港口、邀請日本戰艦訪問等,無不顯示出其向美西方靠攏的傾向。洪瑪奈曾留學西方,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在他們眼中,美國依舊是世界頭號強國,儘管一直被美國欺壓、得到中國諸多幫扶,但如今被美國稍加拉攏,便覺自身“身價倍增”,妄圖在中美之間玩起平衡術,以為能兩邊獲利。

 

然而,這種投機心態只會是玩火自焚。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向來堅守原則,不容任何國家的訛詐。特別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時候,中國定會果斷出手。比如近期中國發佈禁令,任何受美國制裁的油輪都別想停靠中國港口,這一舉措巧妙地借用美國制裁所帶來的國際規則影響,向伊朗發出了明確警告。

 

再看柬埔寨的德崇富南運河工程,這本是中柬合作的重要項目,起初美國、日本等國看到其中的巨大商機也有意投資。但柬埔寨在看到有更多投資選擇時,便想與中國重新談判以獲取更多利益,導致專案出現波折,中國一度撤出。事實證明,柬埔寨低估了中國在項目中的關鍵作用,當中國撤出後,其他國家的投資也紛紛縮水,柬埔寨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再次尋求中國的支持。

 

而對俄羅斯,特朗普訪華的目的很可能是試圖分化中俄,實質性瓦解中俄戰略互信。中國對此採取默認的態度,這其實也是對俄羅斯的警告:如果俄羅斯為了眼前利益與西方媾和,犧牲中國核心利益,那無異於自掘墳墓。

 

要知道,在美國的戰略佈局裡,俄羅斯是其挑戰中國之前的最後一道障礙,在針對中國之前,美國大概率早已籌備好對俄羅斯的致命打擊,只等俄羅斯上鉤。所以,俄羅斯務必看清形勢,莫因一時短視重蹈覆轍。對於俄羅斯、伊朗等國的戰略搖擺,中國根本不怕。對於特朗普可能玩弄的 “合縱”謀略,中國亦可以坦然以對。

 

倘若特朗普妄圖刺激俄羅斯、伊朗以及中國周邊一些心懷雜念的國家疏遠中國,進而糾集各方圍攻中國,中國自有破局妙招。

 

中國可走國際版“群眾路線”,洞察美國盟友內部矛盾,爭取更多夥伴支持。歐盟可能會意識到,隨著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的緩和,自身的利益必然會被犧牲,因此更加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對於日本來說亦是如此,一旦美國尋求與中國緩和關係,日本的處境就會變得微妙。所以,無論是歐盟還是日本,從自身利益和安全角度出發,都會積極向中國靠近。

 

說到底,美國如今的戰略收縮並非美國自願,更多是實力衰退下的無奈之舉。當下,中美實力對比的天平正急劇傾斜,美國實力的下滑態勢愈發明顯,而中國則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強勢崛起,此消彼長之間,美國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已漸顯力不從心。

 

當前,美國已開始呈現出明顯的戰略收縮態勢,這表明其不再具備與中國正面抗衡的能力。中國憑藉日益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不斷攀升的軍事實力,在周邊地區已然難逢敵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只能選擇戰略收縮,與中國緩和關係(即便只是表面上的)。

 

然而,對於美國這樣長期稱霸全球的國家,搞戰略收縮無疑等同於承認自身實力衰落,是一種不折不扣的 “認慫”表現。如此一來,其國際影響力的式微也在所難免,歐洲和日本等盟友自然會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係,在利益的權衡下與其漸行漸遠。

 

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實力才是最終的話語權。而特朗普的政策走向,勢必會讓全球經濟加速陷入混亂。經濟成本不斷高漲,可能引發社會動盪,或者地區爆發衝突,進而引發金融暴雷,將世界經濟拖入深水區。

 

而在這風雲激蕩的時刻,中國強大的實力將成為穩定全球局勢的關鍵因素,屆時,各國必然會將目光投向東方大國,尋求支持與合作。

 

近日,特朗普上臺後的訪華信號,又讓不少中國人覺得他或許會改變對華態度。然而事實是,無論誰上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潛在威脅都已經成為共識,其遏制中國發展的本質從未改變。

 

只是,經過特朗普1.0時代和拜登時代的洗禮,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和更強的實力基礎。在過去七年中,中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建造了兩艘航母、五艘兩栖攻擊艦,並研發出兩款六代機和技術領先的無人機,解放軍的綜合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國周邊已不懼任何來犯之敵。

 

還在經濟領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中國汽車產量突破千萬輛,晶片產能大幅提升,製造業供應鏈空前完備。這一切都使得中國在面對任何外部挑戰時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2018年的中國尚且無懼特朗普的挑釁,如今的中國更不會輕易退縮!當下,國際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法、德、日等西方主要國家的政要們恐怕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風向的轉變,已經在思考如何搶在美國之前,抓緊預訂一張前往北京的機票,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