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蘇繡在當代創新的思考與嘗試——“翻白眼“水墨系列

蘇繡在當代創新的思考與嘗試——“翻白眼“水墨系列

 
 
由於姚林芬老師喜愛八大山人的人生態度,所以2022年率領團隊製作了“翻白眼“水墨系列,用蘇繡展現一系列充滿意趣的魚蟲鳥獸。
 
姚林芬,國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事蘇繡事業近40年,獲得眾多業內榮譽。
 
本頁圖片/檔案 - 蘇繡花草
畫芯:20cm, 框架:血檀
 
傳統的蘇繡注重「精,細,雅,潔」的意境,常用山水花草為主題的清雅圖案為基礎創作。在社會多元化高速發展的當下,非遺的傳承面臨危機。為尋求可持續的發展,姚林芬老師率先提出當代蘇繡需要兼顧題材和技法的雙重創新,但又不能為了生硬的創新而失了蘇繡原有的內涵。
 
她堅信每一幅作品都具有時代性和藝術性,並且傳達著深厚的人文情感。當代的蘇繡不再是博物館中價格昂貴讓人望而卻步的存在,應該是可以走進大眾生活的作品。於是有了此“翻白眼”水墨系列。
 
八大山人,朱耷,字刃庵,號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一生都在面對時局的動盪飄零,然而他的人生態度卻如畫作一般堅韌。 八大山人的畫怪誕有趣,與他一生的經歷,個人情感態度卻十分契合。他的作品時常僅有一個動物的存在,沒有背景,沒有修飾,大量的留白,空曠遼遠。
 
也許你會感嘆他一生飄零的孤獨,他也確實孤獨。然而,他的孤獨雖敗猶榮,是一種孤決的態度和獨往的胸懷。他在孤獨中尋找生命的實相,所以面對生活諸境,“翻個白眼”就過去了,糟心還是無語,Who cares?翻個白眼,頭也不會的走向下一處精彩!
 
這一系列的作品頗有當代年輕人愛用表情包的精髓,面對同事的煩人,老闆的刁難,真想給他們翻個白眼!姚林芬老師說想要讓年輕人助力弘揚非遺,首先就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現在的社會紛繁複雜,街道車水馬龍,越是表面繁華,人的內心越是孤獨而無處訴說。希望通過八大山人超絕的精神狀態與年輕人找到共鳴,切勿在紛繁中迷失自我。
 
團隊在製作的過程中借鑑八大山人的留白方式,巧妙使用細亂針,用半絲至兩絲的蠶絲線(也就是一根線的三十二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表現水墨畫的肌理。這樣的設計打破了傳統蘇繡的製作方式。
 
本頁圖片/檔案 - 蘇繡魚
畫芯:15cm, 框架:紫光檀
 
以往人們追求畫面滿繡,線條順滑,而此系列作品大面積空白,針腳灑脫犀利,每一針都在表達不羈的人生態度。 此外,姚林芬老師大量縮減了刺繡工時。傳統作品動則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當代作品要跟上時代的節奏。有血有肉的作品是內涵賦予的,而不是所謂的“繡多繡少”。
 
從設計到第一批作品的產出,姚林芬刺繡團隊僅用時兩個月,並且在以後的複製生產過程中每一幅作品將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黑白水墨畫看似繡製簡單,實則不然。就墨色的絲線,由淺至深,由冷至暖就不下十餘種。在沒有顏色對比的情況下表現畫面的立體感和層次感更是需要考驗繡娘們的功底和技術。所以此系列產品的製作不僅需要姚林芬老師在繡莊的親自指導,還需選取經驗豐富的繡娘方可完成。
 
本頁圖片/檔案 - 蘇繡魚一條
 
“翻白眼”水墨系列的作品一經上架就倍受歡迎,有大量年輕人表示這就是他們嚮往的精神狀態,也有人說這種留白的細亂針表達方式讓人眼前一亮,還有人表示原來我國古代竟然還有這麼一位特立獨行的畫家。 這個系列的作品從選材到設計到製作處處是創新,又處處在傳承。創新的是題材和技法,傳承的是蘇繡的文化和國家的歷史瑰寶。就像姚林芬老師常說的,創新在傳承的基礎上,蘇繡是一種表達,它可以訴說歷史,也可以講述當代故事。“翻白眼”系列給大眾帶來一位中國歷史上有個性的畫家,也為當代社會中你的帶來一絲精神慰藉。
 

 

馬依城

蘇繡仿真繡創始人沈壽的第四代傳承人,江蘇省中級工藝美術師,龜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教育學博士候選人,非遺文化推廣者。致力於宣傳香港本地和中國大陸的非遺文化。通過跨界合作,開發校本課程等方式加深大眾對非遺的認識。

 

上載日期:20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