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伊始,萬象更新。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新春期間南下粵港澳大灣區調研。香港各界對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20日在澳門的重要講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2025這一年注定大有不同。
蛇年「雙立春」 立節又立氣
首先,2025蛇年「雙立春」,全年384天,一個在年頭的正月初六(2月3日),一個在年尾的臘月十七(2026年2月4日)。即真正蛇年的開始,不是年初一,是「立春」日!未到立春日,蛇還沒有出洞,還不是乙巳蛇年;到了立春日,龍蛇年運交接,至此迎來一個全新的氣象和蛇年的第一個「節氣」。此時,也是我們重溫確認「氣節」之時。
何以「氣節」?乃人之精神之骨、道德之基也,是堅持正義的志氣和節操。「氣」可謂是骨子裏折不斷、打不爛、壓不垮、扭不彎的精神和骨氣,「節」則在於信念、大原則、做人的底線和社會之擔當。就像著名作家朱自清所言:「氣是敢作敢為,節是有所不為」,意思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所以立氣節,就是立德、立命、立行,立下一年的精氣神。
香港的蛇年又如何「立節立氣」?未來的新階段和新篇章怎樣構想和譜寫?如何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在民族復興的長期進程中扮演好角色並發揮積極作用?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為香港特色「一國兩制」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民族復興的相關性及互動機制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主席強調,香港、澳門回歸以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需要把握好以下4條:一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二要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三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四要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
關鍵時期、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使命任務,也意味着新的機遇和挑戰。
筆者以為,雖然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於深刻變化之中,但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更加密切。我們在開年之際更要深刻認識香港本地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於戰勝一切風險挑戰。
「一國兩制」,不變的是「道」,是初心,是大原則;靈活變通的是辦法、政策,就是治理方式和手段要與時並進。香港在這滾滾歷史洪流中,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
大地回暖陽氣升 立志又立命
其次,大地回暖,陽氣上升,2025蛇年又被眾多經濟學家稱為「周期的轉折點」。經濟學者周金濤曾經在10年前作出過一個預言:「2025年可能是新一輪經濟的起點」。
從張藝謀出手導演機器人登上蛇年央視春晚,到春晚重慶分場780輛國產汽車排列亮相,再到《哪吒2》登頂中國票房榜首,很多人回憶起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該計劃在一開始便引起了美國的極度關注,如今十年過去,德國早就不再提工業4.0了,美國還在喊製造業回流,而中國卻在西方諸國的圍堵、打壓、制裁,甚至卡脖子之下,在過往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的各個領域立志完成了突破。
彭博社等西方媒體也紛紛發布「中國製造2025已完成86%」,中國在無人機、太陽能、石墨烯、高鐵、電動車等多個新興產業,都處於全球領先位置。中國已經從「世界加工廠」到「世界工廠」,再到「創新領導者」,並邁向「製造強國」!今年初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是成為「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的新台階!
如果說在2020年之前,中國近40年的核心奮鬥目標是立命全民脫貧,也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20年之後,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民實現共同富裕。
現今在此目標下,中國先後調整了教育、房地產等行業,進行醫療等領域反腐,對互聯網產業巨頭進行反壟斷監管等,歸根結底是要從資本端掐斷部分行業的盲目擴張,讓中國經濟從粗放的擴張時代,全面轉入到精細發展的階段,中國經濟一路向陽。
那麼新階段香港有沒有「立志」又「立命」的五年計劃,或者十年計劃?香港如何在新時代及新一輪「全球化2.0」即將到來之際,自我覺醒,自我改革,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融會貫通「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也就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加快角色定位的調整,全面參與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為香港謀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筆者以為,當前香港,一是要打破舊的思維模式和框框束縛,積極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哪一「制」最有效,就採用哪一「制」,誰的方法最管用,就用誰的方法。
二是以回歸近28年的經驗為基礎,以中國發展的新形勢而定位,以國際地緣政治的最新變化為對應考慮,以香港的獨特優勢為新起點。
三是需「胸懷大者」,要有大格局、大氣魄,站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角度,超越本地利益、局部利益,實現共贏發展。
我們永遠堅持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愛國愛港的初心從來不動搖;但我們嚮往追求的是香港社會自我覺醒後的創新進步、各項制度的自我改革與提升,期待新時代一個嶄新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社會」!
總之,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注定要在中西之間承擔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或許就是香港的天命所在!我們期待香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民族復興新階段發揮更好的「槓桿」作用,在融合發展與全球化辯證進程中綻放東方之珠新的光彩。
初春之際,香港的「立春」,就是立氣立節,立「初心不忘」的節氣,與立志立命的美好未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上載日期:2025.2.17
原文刊登在大公文匯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