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AI時代最危險的,不是孩子不會做題,而是不會提問

AI時代最危險的,不是孩子不會做題,而是不會提問

 

DEEPSEEK時代,雞娃(指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就此終結?——AI時代最危險的,不是孩子不會做題,而是不會提問”。

 

2025年春節,中國AI產品DeepSeek的爆火掀起了一場全球科技地震。它不僅以性價比優勢撼動矽谷霸權更在教育領域引發深刻反思:當AI能秒解奧數題拆解知識難點時,傳統“雞娃”模式是否正在加速失效?這場技術革命背後是教育底層邏輯的崩塌、社會階層流動的重構以及人類核心競爭力的重新定義。


一、現行教育制度的底層危機:標準化流水線與AI時代的根本衝突
現行教育體系誕生於工業時代,本質是“標準化人才培養流水線”。其底層邏輯是通過統一考試篩選知識熟練工,以記憶力和應試技巧為核心競爭力。然而,AI時代的知識獲取已發生顛覆:

 

DeepSeek可在3秒內生成涵蓋小初高知識圖譜的思維導圖,ChatGPT能寫出超越90%考生的議論文。當機器輕鬆碾壓人類的知識儲備量時,繼續比拼“刷題速度”無異于馬車與高鐵賽跑。


麥肯錫預測:2030年70%的辦公室工作將被AI取代,而創造力、審美力、同理心等“人類專屬能力”的價值飆升。那些被雞娃戰術訓練出的“滿分機器”,反而可能因思維固化、興趣匱乏而喪失競爭優勢。正如清華教授警示:“AI時代最危險的,不是孩子不會做題,而是不會提問”。

二、知識結構重構與社會階層洗牌:從學歷崇拜到能力本位
AI正在重塑社會流動規則。傳統教育依賴的“知識壁壘”加速瓦解:985(985工程(Project 985是指在世紀之交為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一流大學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畢業生與AI助手合作解決問題的效率,可能遠超清北學霸的單打獨鬥。這導致兩個劇變:


學歷通脹與技能重組:當DeepSeek能模擬名師一對一輔導,知識獲取的民主化使“名校光環”貶值。

階層流動新範式:過去“小鎮做題家”通過高考實現逆襲,未來則需要“跨界整合能力”。如11歲女孩自學烘焙創立品牌、導演餃子靠興趣驅動成就百億票房,這些案例揭示:AI時代真正的稀缺品,是將興趣轉化為創造力的能力。

三、未來教育圖景:從“軍備競賽”到“生態共建”
能力座標重置:培養“AI無法複製的核心競爭力”。包括:


元認知能力

批判性思維、跨學科整合、自我導向學習;
人性化能力

共情力、審美判斷、價值創造;
技術素養

將AI作為“外腦”,用演算法思維解決現實問題。

 

DeepSeek的崛起不是教育的末日,而是新文明的開端。當AI承擔知識傳輸功能,教育才能真正回歸本質——激發人的主體性。正如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所言:“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工具,而是培育會思考、有熱愛的生命”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5.2.19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